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人教版)(8)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五、重难点的确立:
1.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2.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六、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采用对话式、尝试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
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悬念引入
一堂新课的引入是老师与学生交往活动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铺
垫,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破除疑难心理、乏味心理的关键。一个成功的引入,
是让学生感觉到他熟知的生活,可使学生迅速投入到课堂中来,对知识在最短的
时间内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接下来教学活动将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快事
了。
具体做法:抛出问题:“学校后勤部折叠长梯(电脑显示图形)打开时顶端
的角是多少度呢?一名学生测出了两个梯腿与地面的成角后,立即说出了答案,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待学生思考片刻后,我因势利导,指出学习了本节课你
便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了。从而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动手实践,尝试发现: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按线剪开,
然后用剪下的∠A、∠B与完整的三角形纸板中的∠C拼图,使三者顶点重合,
问能发现怎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会发现,三者拼成一个平角。此时让学生互相观
察拼图,验证结果。从观察交流中,互学方法,达到生生互动。待交流充分,分
小组张贴所拼图形,教师点评,总结分类,将所拼图形分为∠A、∠B分别在∠C
同侧和两侧两种情况。对有合作精神的小组给与表扬。
(将拼图展示在黑板上)
2.尝试猜想:教师提问,从活动中你有怎样的发现?采取组内交流的方式,
产生思维碰撞。此时我走到学生中去,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与适当的引导。之后由
学生汇报组内的发现。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3.证明猜想:先帮助学生回忆命题证明的基本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画
图、写出已知、求证的步骤,其他同学补充完善。下面让学生对照刚才的动手实
践,分小组探求证明方法。此环节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发现、体验的
时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互取所长,合作探索,找到证明的切入点,体验成功。对
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和指导,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借此增进教师与学有困
难学生之间的关系,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合作探究后,汇报证明方法,注意规
范证明格式。此处自然的引入辅助线的概念。但要说明,添加辅助线不是盲目的,
而是为了证明某一结论,需要引用某个定义、公理、定理,但原图形不具备直接
使用它们的条件,这时就需要添辅助线创造条件,以达到证明的目的。
4.学以致用,反馈练习
(1)在△ABC中,已知∠A=80°,能否知∠B+∠C的度数?
解:∵∠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C=100°在△ABC中,
(2)已知:∠A=80°,∠B=52°,则∠C=?
上一篇: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复习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