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及其应然走向(7)
时间:2025-05-09
时间:2025-05-09
改革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及其应然走向
制变成三级制涕二个阶段是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历时约700年,政区重复了从二级制变成三级制的循环:第三个阶段是元明清及民国初年,历时650年,政区从多级制逐步简化到三级制,以至最终的二级制。两千多年间,我国地方政区层级虽然历经无数次变革。但基本仍以二级制、三级制为主。
(二)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的基本规律
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其自身的规律,虽然受客观环境及各个时期特殊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这样或那样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这并不影响其最终遵循本身的发展规律。上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自有行政区划概念以来其随着朝代的更替所经过的演变历程,笔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维度对其进行研究,抽象概括,发现了行政区划变革有以下规律,而这对新时期我国行政区划的调整必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总的来说,有以下规律:
l、发展一消亡规律。从总体上讲,行政区划是国家的产物,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演进,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对具体的政区来说,某种政区一经确立,一般都由少而多,发展到一定程度,因管辖范围越划越小,其行政地位必然降低,甚至消亡。
2、非行政区一行政区转化规律。中国的政区,特别是最高一级政区,不少由军事区、监察区等演变而来,带有浓厚的军事特征,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则往往由派遣在外的中央官员转变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的省制是军人政治的形式之一,而且行省面积之大,地位之高,为历代所罕见。其行政长官与最高行政长官不仅官名一样,品位也一致。然而如此职高、权重的地方军政长官,却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且从此以后各代都未出现大的分裂割据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元代省区的划分突破了按山川地形划分的传统做法,以军事需要为第一原则,中国的行政区划特别是一级政区的划分,在元以前一直把自然地形作为重要依据,典型的例子有秦郡、汉州、唐道、宋路。蒙古族用武力统治中原,建立元朝后,吸取了历代地方军阀据险割据、对抗中央的教训,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形成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域界线,以防止某一行政区自成一体,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如两广地区原有五岭之险,元将五岭分别划给江西、湖广两省。元朝的这一措施有效地避免了分裂割据,但也人为地破坏了经济区的完整和统一,其后果一直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