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人情与福利模式(21)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农民的传统智慧给我们做了示范。比如,北京市草桥镇花香村年终分红,年龄越大奖金越高,90岁老太太一年得4万元奖金,儿子劳动一年得2万元奖金,孙子就更少了,老太太自然是众星捧月,儿孙争相孝顺。又如,“华夏第一村”江阴市华西村,谁家有90岁以上的老人,年终给每个子女奖励1万元,有一个老人有23个子女,就得到了23万元奖金。这样的激励导向,自然起到了安定社会的作用。再强大的福利制度也要强调家庭和个人的责任,何况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自强自立的文化传统的国家,更要强调权利与责任的结合,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把养老责任完全推给社会,就相当于要求别人的孩子替你的孩子尽孝。诚然,一些人可以自愿这样做,社会也可以动员这样做,但这不完全是社会的责任。个人要承担没有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责任,孩子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责任,即使国家财力充足,也不应该包办、替代这种责任,因为这会引起社会固有的深层结构的最终解体。
在我国三大基本国情下,我们主张选择补缺型与普惠型相结合、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强制与自愿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差别与一致相结合、权利与责任相结合、整体协调与多方共担相结合的福利模式。这样一种综合的、包容的、多元的、协调的福利模式,既符合中国兼容的融通性思维方式,也符合中国国情、社情、人情,也许还能符合世界上广大后发展国家的情况和需要。
依据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固有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和人文精神,依靠经济持续繁荣和政治民主昌明,就可能创造出中国人需要的、世界人民希望的福利模式。这种模式是能够化解老龄化危机的养老保障和福利制度,是能够化解医疗卫生支出危机的健康模式,是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就业、努力创新、讲求贡献、不多索取的幸福模式;而不是消费越多越好、消耗越大越好、人类难以满足、地球不堪重负的福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