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20)

发布时间:2021-06-05

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如探寻因果、归纳现象、总结特点、概述背景或影响等等。因预习需要学生课前的配合,所以在罗列基本知识和设计题目时,需有一些花样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故而预习提要不是教参所列的教学要点,即一般所谓的板书,而应是在原板书基础上的更改、补充。“花样”指的是要精心设计一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自行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使学生感受到经自我努力思考后获取成功的满足感。例如,苏联与法西斯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应予肯定和否定的地方是什么?再如,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应该否定,但其统治下开凿大运河,派人去西域和到台湾,又对国家、社会有何作用呢?一般高中生通过思考、互相补充,基本还是能寻得答案的。

预习提要是下节课提问的主要内容。提问等于是对学生是否有做好预习这一配合工作的监督检查,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情况的手段。同时,这是给学生提供“讲”的机会——发挥学生主体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改变满堂灌形象;另外,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学会规范地遣词造句。

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并达到预习要求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经常强调如下问题:只有预习好,已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才能听好、听懂课;只有预习——掌握基本知识——课堂揭示本质、挖掘隐性知识——掌握历史的借鉴价值和思想价值,才能符合高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二:“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7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学与课程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8

那么,新课程要求怎么做呢?“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9“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10“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应表现在这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安排和具体操作。教师对教材内容要作不同的编辑处理;不同的内容在教学时也必须谨慎安排,注意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如上所述,教材简明部分(显性知识),如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本身、演变过程、政策措施、新成就新作品等包括举例、小字、注释、图表的内容已布置学生课前掌握,因此课堂上只简单讲述、一语带过甚至不讲,简述一般也均由学生来做(即回答教师提问)。所以,上述预习提要的设计还要能起到引导学生尽快学会阅读的作用,而题目设计又要有一定的思考分量,有益于学生思考后有所得——这是教材开发者的第一项工作。如在讲授“辽沈战役”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当时东北国民党的军队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城及其附近地区,人民解放军应该先打哪一个地方的敌人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首先要攻打锦州。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先打锦州,而不先打长春和沈阳呢?”这个问题是要启发学生理解毛泽东在辽沈战役中的战略思想。这样,教师给学生提出疑难并激发他们急于求得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对于教材隐性知识部分,如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背景、根源、内外部隐含矛盾、冲突焦点、问题实质、特点、进步与局限性、影响等,凡教材未有而考题常出现的内容才是教师讲解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分析材料、彰显隐性知识,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得到正确结论和规律的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