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全国优秀论文(7)
时间:2025-04-03
时间:2025-04-03
7 中时间段内变化的曲线图,如图4。
(二)问题2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2.1模型的建立
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利用了使某时刻影子长度与此时刻影子长度的估计值
之差达到极小值的最小二乘近似法思想,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Φ(H ,ω,φ)=min ∑(l i −l ̂i )221i=1 (2.1) 式中,H 为直杆长度(此时它是变量),ω表示杆所在位置的地理经度,φ是杆所
在位置的地理纬度,l i 是第i 个时刻观测点的影子长度,l
̂i 是它的估计值。 2.2模型的求解
最小二乘近似法模型建立以后,我们期望能用遗传算法思想解决问题。对于此问题,我们考虑到遗传算法自身有局部搜索能力差、存在未成熟收敛和随机游走等缺陷,如果我们直接运用遗传算法求解该问题,则所涉及到的变量较多,所以首先通过二次函数拟合,将直杆可能的位置地理经度基本确定,再将杆长与直杆地理纬度作为变量参数,通过遗传算法的思想求解数学模型得出可能的地点。
2.2.1 直杆地理经度ω∗的确定
首先我们根据附件1的坐标数据(x,y ),以及公式 L =√(x 2+y 2)得出各个时刻的太阳影子长度L ,并发现它与时刻呈二次函数关系,所以我们借用MATLAB 软件拟合影长与时刻的二次函数图像,并得出拟合出的二次函数图像为:
二次函数式为:
图 5 附件1的影长与时刻的二次函数拟合图像
上一篇:沃尔玛价值链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