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的措施(9)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贷款指标;发行票据对冲流动性。
“紧缩的政策不能停下来,我们还建议央行加强窗口指导相配合,并进一步提高贷款成本。”姜超表示。
是否可控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是否能如愿达成政府调控目标?据《上海国资》采访所得,对今年政府能否有效控制物价,无论官方和民间,态度都有明显分歧。
梅新育对此较为悲观,他说,因为目前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是外部输入的,所以尽管政府努力抑制通胀,但由于世界性通胀的根源没有消除,很多因素不在控制之下,通胀抑制不了。
他的观点是,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无通胀经济增长都已经成为过去,通货膨胀压力正与日俱增。比如在制成品领域,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与中国国内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有关。另有学者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悲观。王小广表示,此前因为国外需求偏高,导致投资旺盛。目前美国次贷危机让国外需求减少,因此国内投资会相对过剩,那么价格就有下跌的压力。他认为,影响投资下降的因素表现在:惯性的力量,比如投资的体制性条件还存在,另外,货币环境还是比较宽松。但政府实际上从去年起就开始抑制和减少新开工项目,效果应该会很快看到。
雷曼兄弟公司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现得更为乐观,他认为,如果没有其他来自供给不足的负面影响,控制通胀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根据预测在今年晚些时候,随着食品供给不足的缓和, CPI 涨幅将从 2007 年的 4.8% 降至 2008 年的 4.4% 。
可以推知的是,各方经济学家是因为看待此轮通货膨胀成因不同而得出不同结论。
在经济学家们截然不同的结论背后是复杂的经济现实。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说:“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出一个平衡,我深知这件事情的困难。”
这也许是对目前政府控制通货膨胀局势最为现实的判断。
全面通胀还是结构性通胀
对通货膨胀的形态,各方说辞不一。
经济学家王小广说:“从国际国内背景来看,都不存在价格恶性膨胀。”
他坚持认为,目前的价格上涨主要仍是部分农产品供需失衡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占比是80%以上。而且,从区域来看,结构性更加明显,经济增长快的区
域,物价增长较慢,相反,经济增长慢的区域,物价涨幅较大,农村城市比较亦然。
姜超亦赞成这一判断,理由相当。“CPI的某一部分比如食品推动整个物价体系占30%以上,应该说是结构性上涨。”
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在一次非公开场合的讲话中说,他并不赞成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提法,因
上一篇:001-IQC检验流程
下一篇:创办服装加工厂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