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的措施(10)

时间:2025-07-10

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为价格体系是一个整体。

  梅新育持相同态度,他对《上海国资》说:“我觉得是走向全面通胀,没有哪种通货膨胀是所有商品、服务价格齐步走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亦认为,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的定义非常清楚,即物价总水平的上升,而CPI指标正是物价总水平的反映,“结构性通货膨胀”说法难以成立。

  国务院9项控制物价措施:

  一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生产,认真落实支持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搞好产运销的衔接。

  二要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违规在建项目必须停建。

  三要加快健全储备体系,改进和完善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的方式,适当增加国内紧缺重要消费品的进口。

  四要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必须调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共服务收费也要从严控制,防止出现轮番涨价。

  五要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

  六要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抓好教育收费、医药价格、农资价格及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七要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特别要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八要遏制生产资料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

  九要坚持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历次通货膨胀的治理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多次通货膨胀各有特点,政府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治理。

  1980年: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1979年、1980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年通胀达到6%。后来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表现为国务院在1980年12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

  1984-1985年: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加剧。为了抑制高通胀,当时采取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表现

物价上涨的措施(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