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的措施(12)

时间:2025-07-11

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PI的统计方式基本上能反映当前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尚无修改统计样本构成比重的必要。

  至此,长时间以来关于CPI指标编制体系是否修改的争议被暂时划上了休止符,但也表明,官方发布的数字在民间缺乏信任。

  《上海国资》采访众多业内经济学家,对CPI指标态度也出现明显分歧。

  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公众和市场对物价趋势更难以作出理性判断和相应调整,政府有关部门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客观事实面前,也变得越来越被动。

  美国卡托研究院(Cato Institute)学术事务副主席、中国问题专家詹姆斯?多恩(James Dorn)撰文指出,中国真实通货膨胀很可能比CPI显示的高得多,因为CPI并未精确反映出中国当前的消费模式。房价和其他资产价格正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但房屋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CPI中却被低估,只占到13%,美国这一比例超过了40%。而且,一些消费品仍处于价格管制之下。

  若按照此种说法,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将更为严峻,政策取向或将根本不同。

  治理通胀的他山之石

  多数国家普遍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有害无益,所以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抑制通货膨胀。由于各国的历史基础、经济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还有通货膨胀的状况和引发的原因也不同,所以各国实行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就会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

  美国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美国主要以货币供应增长率为货币政策的控制目标,按经济发展长期规律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并对不同货币即M1,M2,M3的增长率规定不同的比率和范围。1993年7月22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宣布,美联储决定放弃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中心的货币政策,转而实施以调整实际利率为核心和关键的货币政策,这是由于美国人投资方式的改变,使政府很难把社会上大量流动的资金都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之内而加以控制。同时,由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和强劲回升,因此格林斯潘于1994年2月2日宣布,美联储将以“中性”的新货币政策取代前几年以刺激经济为目标的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使年经济增长率基本稳定在2.5%(其中劳动力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5%,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约为l%)左右,即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以解未来通胀之
忧。

  德国

  德国抑制通胀的最大特点是,把货币政策置于首位,由联邦银行(中央银行)担任“首席执行官”。它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肩负“货币监护者”的使命,不受政府对稳定货币的干预.联帮银行以它拥有垄断纸币发行,驾驭所有银行和为国家理财的特殊功能,采取一系列货币政策手段,包括

物价上涨的措施(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