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的措施(8)

时间:2025-07-10

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逼仄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的现实指望。

  紧缩的货币政策

  9项措施功用尚可期待,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当一如既往。

  “我们当期的推荐是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提供给《上海国资》的一份资料中说。

  早在2007年,为控制流动性,央行的货币政策让人眼花缭乱,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发行巨量央行票据等,动作之频繁为历年仅见。

  今年1月16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至15.5%,回收流动性2000亿元左右。这是自2007年始第11次上调准备金率。

  此外,2月14日公开市场发行3期共计1950亿元央行票据,创下近一年来单次央票发行的最高纪录,这亦被认为是极其严厉的回收流动性方法。

  央行操作货币工具的努力有目共睹。但2007年年末,高盛出具的一份分析报告认为,“货币工具被证明无效”,国内学界一些学者亦认为如此,一位经济学家对《上海国资》尖锐指出:“一点作为没有”。

  “外汇贷款的迅速增长、国内企业的海外上市冲动、引进外资的大幅度增长、变相的资本内流等,这一切都在侵蚀着从紧货币政策的效力。”梅新育表示。

  从具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来看,也难说畅通。

  “商业银行有两个约束,一是有股东利益,一是有利润指标,准备金率提高无疑使其资金成本上升,商业银行只会尽可能地把资金贷出去,而且越是提高准备金率越有放贷的动力。”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对《上海国资》评价。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借贷的成本弹性不敏感。“当大家讨论紧缩性的时候,效果对于他们是不明显的。可能该紧缩的反而没有紧缩,该发展的没有发展。”华民说。

  他批评目前的货币传导结构不健全,仿佛中间有一个陷阱,政策效能被吸收消化。

  但不管怎样,货币政策仍是目前政府采取的最为明显的举措,无论是控制通货膨胀还是流动性泛滥,从紧的货币政策仍是当然的首选。

  事实上,即便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紧缩无法直接抑制通货膨胀,他们也承认其对于控制通胀预期、收紧流动性、抑制资产泡沫及信贷和投资的过度增长,提高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
都必不可少。

  “从投资至生产出口至外汇进入然后至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回购再至央行回收人民币,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央行除紧缩的货币政策外并无选择。”上海社科院金融与资本研究室主任韩汉君说。

  央行目前操作的货币工具包括,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提升商业银行贷款成本;控制商业银行

物价上涨的措施(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