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的措施(11)

时间:2025-07-10

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为从1984年11月到198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1987-1989年: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创造了建国40年以来上涨的最高纪录。物价的上涨和抢购风潮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突如其来的冲击面前,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3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使用大力度的调整措施。

  1993-1995年:起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过猛与金融持续的混乱。有人形象地总结为“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此次通胀的治理以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16条措施为起点,经过3年的治理,到1996年我国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争议CPI

  房价和其他资产价格正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但房屋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CPI中却被低估,只占到13%

  每一轮的通货膨胀都伴随着公众对CPI的争议与质疑,本轮亦不能幸免。

  今年1月份7.1%和2月份8.7%的增长数据仍与普通居民印象差距太远,根据媒体统计,全国普通家庭月支出在2007年至少上涨10%以上。

  “现在不应该看绝对的数字,而应该看相对的数字,2月份的数字如果仍然是上涨,那就表示通货膨胀没有消除,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也不会改变。”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韩汉君表示。

  他认为,CPI是一个“一揽子”指标,站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感受。与食品接触多的会感觉上涨加快,但与一些工业品接触多的感觉可能并不明显。“每个人篮子里的东西都不一样”。

  姜超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说,今年虽然食品价格涨价迅速,但衣服娱乐文化价格变化很小。比如服装业因为竞争充分,原材料涨价部分厂家要自己消化,这部分领域人群就会低估通胀感受。

  姜超介绍,统计局沿用一套指标这么多年有一定的道理。“可怕的并不是上升了多少而是不断地在上升。”

  但另一位经济学家针对此对《
上海国资》发出一连串的反问:“既然绝对数字无关紧要,是否意味着其不能准确反映通货膨胀?不能准确反映人们的消费?那么它所提供的对经济生活的解释是不是不准确的?是不是容易让政府、企业和普通家庭做出错误决策?”

  面对不绝于耳的质疑声,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对媒体表示,目前C

物价上涨的措施(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