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教师职称复习题21世纪读本888(5)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21世纪读本 与中小学教师理论读本
四十二、常用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观察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现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其种类:描述记叙法,取样观察法,等级观察法,间接观察法。 (二)实验法
是在人为的严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此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映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其种类: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自然实验);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三)问卷法
是研究者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明易答的一系列问题,编制成标准化的问卷,然后根据收回的答案,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其形式: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一般结构包括: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选择答案和结束语。 (四)测验法
就是通过心理与教育测验来研究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即用一套标准题目,按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式来收集数据资料。 (五)经验总结法
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六)统计分析法
就是对观测、调查和实验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解释和统计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四十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及过程是什么?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 1、教育科研的计划管理。 2、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 3、教育科研的队伍管理。 4、教育科研的课题管理。 5、教育科研的制度管理。
(二)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管理的过程1计划。2实施。3检查。4总结。
四十四、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也是人类处理信息的技术,即人类实现信息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再生和施用的技术。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内容。20世纪后半叶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使得知日趋成熟,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教育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决策、教育管理、教育研究、教育过程、教育评估等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构筑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模式。 四十五、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育信息化有四项基本任务:简称四建:建网、建库、建队伍、建体制。 四十六、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大目标是什么?
目标之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标之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四十七、教育信息化与素质教育有何
关系?
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首先,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教育必须走信息化道路。
其次,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也要求必须走信息化道路。
四十八、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程整合的意义是什么?
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通过课程整合,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四十九、学科课程整合与传统课有哪些区别?
(一)方式不同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导向为主,整合课以学生探索为主。 (二)教学策略不同
传统课的教学策略以教师说教性讲授为主,整合课以交互性指导为主。 (三)教学内容不同
传统课的教学内容是单学科的固定教学模块,整合课通常是带真实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
传统课的学生学习方式以学生的个体作业为主,整合课强调协同作业的方式。 (五)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传统课教师充当的是知识的施与者,在整合课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促者。
(六)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同
传统课通常将安能力同质分组,整合课采取异质分组。
(七)教学评价方式不同
传统课通常是针对学科知识点和离散技能进行评估,整合课强调基于绩效的评估方式。
一.什么是课程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等。通常,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称。 (一)什么是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什么是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三)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的水平。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要素来源,也包含着课程实施的条件,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课程资源就是如此。
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但它们毕竟不是一回事,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它只有在经过相应的加工并付诸实施时才能真正进入课程。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但目的都是要帮助澄清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框架,加深学生对于课程资源的理解。
下一篇:45个经典刑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