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下)及答案(9)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体现她是一位天真无邪而且有点憨痴的少女形象,但如果从整体来看,拨开“笑”的表象,探求一下本质,不难发现,婴宁的形象又是丰满的。她的性格,天真中有诡诈,善良中有狠毒,憨痴中有聪慧。这种人物性格上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正是婴宁这一人物形象的魅力所在。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从物性与人性融合的角度来看这一形象。中国文言小说自六朝起就谈狐说鬼,有了记述怪异的传统。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只是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些花妖鬼狐才具有更加明朗的人情味,才更有意识地、大量地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1962年郭沫若先生在蒲松龄故居的题词中称赞:“写鬼写妖高人一等。”高在哪里?即高在《聊斋志异》的花妖狐魅不概念化,具有人的性格上。
婴宁本是狐女,她必然带有狐狸与人的双重特点。一提到狐狸,人们脑海中便会出现狡猾、残忍的字眼。有关狐狸的材料有:“狐,动物名。学名Vulpes,亦称 草狐 赤狐 红狐 。哺乳纲,食肉目,犬科。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45厘米。毛色变化很大,一般呈赤褐、黄褐、灰褐色;耳背黑色或黑褐色,尾尖白色……栖息森林、草原等地带,居树洞或土穴中,主食鼠类……”“狐仙:亦名 狐狸精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怪。相传狐狸能修炼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如加触犯,必受其害。民间尊之为 大仙 。”[1]
婴宁虽是狐女,但她身上也集中了少女的优点,在作品中我们可以从她的“笑”中看到她的善良、天真。“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有了一种亲切而又安全的感觉。作为人,作为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婴宁无疑是天使的化身,是美好的形象。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写她的这些特点,而是更加全面地展现她作为动物性一面的特征,使这一形象变得丰满。如婴宁所居住的环境是“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这与狐狸的居住条件是相吻合的。再如婴宁“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则与狐狸是短足灵活的小动物相一致。还有婴宁爱动、善爬树、喜攀登,无不体现出动物性的一面。特别是她惩罚邻家子这件事,更是突出表现了她作为狐狸狡猾狠毒的特性。一般说来,面对邻家子的这种行为,我们大可不必理会,或者给他以训斥,进一步还可以小小惩罚一下。但婴宁却故意引邻家子上钩,最后使他丢了性命。这充分体现了婴宁作为狐女狡猾狠毒的一面,真可以与王熙凤相媲美了。
婴宁的两副性格相映成趣,使这一形象越发显得可爱了。一个人物两副面目,唯长于变幻的鬼狐能之,这样写婴宁又使她增强了狐女形象的特殊真实性,具有了真真幻幻、扑朔迷离的艺术美感。 其次,从爱情角度来看这一形象。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情这个东西是与人类相伴始终的,实在可以说是一个写不完的“永恒主题”。外国的《圣经》,一开头不就是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吗?中国的《诗经》,第一首不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吗?王子服当时十七岁,婴宁十六岁,两人都是青春年少,正是处在生理心理上走向成熟的年龄,极易产生朦胧而又纯真的恋情。古代女子十五岁就行“及笄”礼,表明已是成年,因为女孩子比男孩子早熟一些。因此,说婴宁不懂男女之事,不懂王子服的主动示爱,认为她的笑中仅仅是憨痴的性格,显然是不全面的。
其实,作者在这个爱情故事中,直接写婴宁的笑就有二十六次之多,几乎婴宁每次出场都带着笑声。如此不惜篇幅地写婴宁的笑,显然不单是为了表现婴宁活泼、开朗的性格,而是为了揭示婴宁在不同场合下的心理状态。婴宁第一次出场,是一个“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天真活泼的少女。当王生对她“注目不移”时,反而对婢女说:“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似乎对王子服表示不满,但实际上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这里的“笑语”、“遗花”,分明透露了婴宁见到倾心儿郎时那种娇嗔、羞涩而又含情脉脉的神态。“遗花”更显得她对王子服有意,要不然岂不是没了下文。后来王生
上一篇:第二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