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下)及答案(15)

发布时间:2021-06-07

答:1、是清乾嘉时期翁方纲提出的论诗主张,他说:“为学必以考证为主,为诗必以机理为主”。他的“肌理”二字源于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之句,用来论诗,就包括义理与文理两个方面。义理为“言有物”,强调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强调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翁方纲的肌理说就是要求这两者的统一。它标志着翁方纲的论诗主张受到当时考据学风的深刻影响。

2、是清初沈德潜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他以儒家诗教为根本,尊唐抑宋,要求诗歌“去淫滥以归于雅正”,起到“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也就是要求诗歌创作必须为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服务。通俗来讲,他主张诗人“立言”,在态度上,必须“一归于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在方法上,必须讲求比兴、“蕴蓄”,不能“发露”。为推行其理论观点,沈德潜以唐人为楷式,以古诗为源头,选辑了《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树立学习的范本,影响很大。

3、是清代继浙西词派之后出现的一个有很大势力和影响的词学流派,其创始人为张惠言,发扬广大者则为周济。张惠言为授课方便,与其弟张绮一起编选了《词学》,后来,郑善长又选录张氏兄弟等九个常州籍词人的作品编为一卷附录,正式刊行。此书一出,很快风行于大江南北,取代了浙西词派所编的《词综》。这样,便以《词选》为标帜,以常州籍词人为基干,而形成一个新的词创作流派。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简述桐城派的文学创作观点。

答:“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这一流派主要以安徽桐城人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他们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方苞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奠基者。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了“义法”的古文创作主张,“义”即要求作家在创作中不但应真实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而且观点应符合儒家的基本经典。“法”,是指行文中表达作者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它既包括结构条理、材料运用,也包括语言的“雅洁”。刘大櫆对方苞的“义法”说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他首先使方苞“言有物”的内容更加具体,提出“义理、书卷、经济者”是“行文之实”,“是匠人之材料”。其次,他认识到“行文自是另一事”,“必有待于文人之能事”, 对古文创作中的“神”、“气”、“音节”等要素给予了重视。刘大櫆又提出了“因声求气”说,即先由字句求得音节,再由音节求得声气,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神”、“气”。较之于方苞的“义法”说,刘大櫆的理论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在“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发展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姚鼐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的集大成人物。他进一步补充了刘大櫆的古文创作理论,具体来讲,他的古文创作理论重要体现于:(1)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词章”三合一的创作观念。(2)他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要求文章在创作中应该追求刚柔相济,避免走入“一有一绝无”的片面和极端。(3)他把文章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个字。

2、张惠言的词创作主张。

答:张惠言以儒家“诗教”转而论词,作为自己立论的基础。其论词大旨,约之有三:一曰尊词体。认为词应该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已之情”,应具有“低回要眇”的风格,从而与作为正统文学的诗赋之流列于同等地位。二曰崇比兴。认为应该运用比兴寄托手法来提高词的立意和格调。三曰区正变。他对历代词家的评价,以温庭筠为“正声”,赞之为“深美闳约”,而力斥柳永、黄庭坚、刘过、吴文英四家,表现了以婉约为正宗、鄙弃豪放和俚俗的正统观念。

3、袁枚的诗论主张是什么?

答:袁枚的论诗主张是崇尚“性灵”。他说的“性灵”,包含性情、个性和诗才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袁枚看来,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是诗的本源和灵魂,“性情以外本无诗”;作家在诗歌创作中所要表现的性情不是一般的性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下)及答案(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