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下)及答案(11)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让读者与生活直接见面,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四、论述题(每个20分)
1、分析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
答:杜少卿身上带有作者自传的影子:首先,他傲视富贵,却扶困济危,乐于助人,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经常是“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但同时又不辨贤愚,所以经常上当受骗,家产为之一空。老管家临死前告诫说:“你的品行、文章,是当今第一人 但是你不会当家,不会相与朋友, 像你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人,像你这样做法,都是被人骗了去,没人报答你的。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能这般贤否不明。”其次,对待封建科举制度和理学教条,他是否定的。他认为“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所以宁可不出去好”,“好了!我作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所以既拒绝作官,也不愿去见知县。再次,他既讲求传统的美德,在生活和治学中又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对于《诗经》,他给予新的解释,并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妻子携手游山饮酒。第四,他尊重女性,反对对妇女的歧视和摧残。别人劝他娶妾,他引用宴子的话说:“今虽老而丑,我固反见其娇且好也”。反对纳妾说:“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小弟为朝廷立法: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便遣别嫁。”对于争取人格独立的沈琼枝,他充满敬意地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消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第五,他尊重个性,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并且倾慕于自然的山水田园。最后,他怀这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如捐资三百两修建泰伯祠。总之,杜少卿较之传统的贤儒有着狂放不羁的性格,少了些迂阔古板;较之六朝名士,有着传统的道德操守,少了些颓唐放诞。他是一个既有传统品德又有名士风度的人物,既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又闪耀着时代精神,带有了个性解放的色彩。
2、《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答:讽刺就是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习以为常的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现象揭示出来,给人以触动,使人在可笑之余又感觉可悲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来看,《儒林外史》在讽刺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言其事,不加断语”的讽刺艺术。如马二先生是一个热衷八股文的人,受八股文长期熏陶,他不仅对生活之美毫无感觉,而且思想迂腐,对于他的这一讽刺,也是通过客观叙述展现的。他在游西湖时,对西湖的秀丽景色毫无感觉,而酒店了挂着的透味的羊肉,盘子里盛着的滚热的蹄子、海参、遭鸭、鲜鱼却使他羡慕得喉咙里咽唾沫。看到仁宗皇帝题的御书,他马上磕头跪拜。看到了游西湖的女客,不敢抬头观看。在书店了看到自己的八股文选本,就立即打听它的销路。二是“悖谬情态”的夸张式讽刺艺术。就是通过对超越人情常态的夸张式描写,不仅能够起到对人物主体性格进行展示和讽刺的目的,而且能够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如周进看到号板哭的晕了过去,范进因中举而发生,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戕害。三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的讽刺艺术。作者在讽刺过程中,能够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秉持公心,针对不同的人物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四是善于将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叙述,通过对矛盾性的展现,从而起到讽刺的效果。如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的一段描写,就将范进居丧尽礼的虚伪性表露无疑。五是作者善于采取当面揭穿的讽刺手法,当面点破人物言行的矛盾,让人物在尴尬的处境中,自我暴露,自我嘲讽,从而取得讽刺效果。如对严贡生吹牛、匡超人自我吹嘘的当面揭露。六是作品在讽刺过程中,能够把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挖掘该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在讽刺过程中起到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
上一篇:第二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