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戊型肝炎(13)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研究生论文
国对6名戊型肝炎病人发病前后共计60份系列粪便标本用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于发病前1~4天粪便中戊型肝炎病毒检出率为100%(3/3),发病后1~3、4~6、7~9、10~12天分别为70%(7/10)、40%(4/10)、25%(2/8)、14%(1/7),于发病后2周末再检出戊型肝炎病毒,说明戊型肝炎病人于潜伏期和急性期初传染性最强。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症状一般较轻,多数患者于发病6周内所有症状消失,ALT恢复正常,不发展成慢性肝炎,也无慢性携带状态。
一些灵长类动物,如狨猴、食蟹猴、猕猴、非洲绿猴、短尾猴和黑猩猩等虽可感染戊型肝炎病毒,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1.2.2.2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经水传播。至今国内外报道的绝大多数戊型肝炎流行为水型流行,主要由水源被粪便污染所致。
表1显示1955~1956年印度新德里及1986~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地区戊型肝炎流行的特点比较。
表1:印度新德里和我国新疆戊型肝炎流行的特征比较
特征
流行时间(年、月)
总病例数 总罹患率(%) 15~39岁组罹患率(%) 14岁及以下组罹患率(%) 40岁及以上组罹患率(%)
孕妇病死率(%) 一户一例户比例(%)
潜伏期(天) 黄疸型与无黄疸型比例
印度新德里流行 1955年12月~1956年1月
97000(29300)
1.63 2.9 1.2 0.09 10.1 86.3 22~60(平均40)
1:2.3
中国新疆流行 1986年9月~1988年4月
119280 2.96 5.24 0.87 0.54 13.46 78.1 19~75(平均42)
无资料
戊型肝炎病毒也可经食物传播。我国曾报道4起戊型肝炎食物型爆发,其中2次与聚餐有关,推测是由于食物被处于戊型肝炎潜伏期的炊事员粪便污染所致。英国和美国报道,一些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与食贝壳类水产品有关。
戊型肝炎病毒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日本、埃塞俄比亚、苏丹、索马里难民营里曾报道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引起戊型肝炎爆发。即使在水型流行时,也有一部分病例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暴露于戊型肝炎病人的家庭接触者,其两代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提示本病存在家庭内传播。
戊型肝炎病毒输入型传播也有报道。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报道了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输入性传播戊型肝炎病毒的病例。1986~1988年新疆南部地区发生戊型肝炎流行,乌鲁木齐市曾发生100余例急性戊型肝炎,多数病人于发病前2个月曾去过新疆南部地区出差或探亲。
上一篇:大学生如何看待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