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技术》学习笔记(李芳著)(2)
时间:2025-01-10
时间:2025-01-10
14、结构主义哲学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代表人物有瑞士的皮亚杰。主张用一种“理想模型”的实验室方法并符号系统引进认识过程,从直接观察描述上升到模拟化水平,在更抽象的认识层次上把握对象。皮亚杰把结构主义哲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他的跟踪研究法和“临床”观察法被广泛运用; 15、信息传递和转换分为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和反馈;
16、系统论的原则是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动态原理和优化原理;
17、突变论阐述系统在临界点的状态下如何发生非连续性突变现象,从而揭示和解决各种事物的不连续的突变现象的一种方法,每一个类型都有各自特征、位函数和反应方程式;
18、耗散结构的观点:一个开放系统在达到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当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19、协同论的研究对象是各种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探索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从有序到混乱的演化规律,它为教育预测、决策、规划提供价值;
20、“三论”指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新“三论”指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
第三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选择:
1、统计表是表达数据资料的一种重要形式; 2、统计表的构成要素有:序号、名称、标目、表身、表注;
3、统计表的种类有:单项表、二项表、复合表和次数分布表;
4、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有:求全距(R)、定组数、求组距(i=(全距+1)/组数,一般以10为组距)、定组限;
5、统计图分为:直条图(单式、复式)、圆形图、线形图、直方图、多边图、散点图; 二、名词:
1、次数分布表:描述一群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即指一群数据在各等距组内所出现的次数情况;
2、直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统计事项数量大小
的统计图;(比较一组资料为单式)
3、圆形图:以圆形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圆中扇形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
4、线形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描述某种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或某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变化的情形的统计图;
5、直方图:用面积表示频率分布的统计图; 6、多边图:利用闭合的折线构成多边形以反映数据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7、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双变量的关系; 三、简答: 1、统计表的作用: ①、免用文字的冗长叙述;
②、便于比较各项目之间的差别和描述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便于总计、平均和其他统计值的计算; ④、便于检查计算错误和项目遗漏。 2、编制统计表的原则和要求:
①、原则:简明扼要、说明问题一目了然、纵横标目安排适当、项目排列符合逻辑顺序; ②、要求:标题确切、标目照顾到分类的层次、线条不宜过多、数字用阿拉伯及小数点上下对齐及表内不应有空格、资料来源和说明要附于表下。
第四章 教育管理日常统计
一、选择:
1、日常统计比较实用,计算简便,是教育管理工作中最大量最基本的一项统计,其步骤包括分类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和动态分析;
2、学生基本人数指标的统计包括:学年初学生数统计(学年初在册学生数)、学年末学生数统计(=学年初在册学生数+转入学生数—转出学生数)、全学年在册学生数统计(=学年初在册学生数+学年中入学学生数)、全学年平均学生数统计(=学年内学生出席人日总数/学年内教学总日数)、日历年度的月平均学生人数统计(=(8X1+4X2)/12)、招生与毕业人数统计(学生毕业率=应届实际毕业数/应届毕业班学生数×100%,学生巩固率=实际毕业数/实际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数×100%)。 3、学生出勤和缺勤统计包括:出勤和缺勤统计常用指标(实际人日、实际人时、每周教学计划人时总数=教学计划规定的每周应授课学时总数×应出席学生数)、出席率和缺勤率(每周出勤率=
上一篇:二氧化碳运输槽车的安全使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