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复习重点及(7)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4)职业培训制度;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包括调解程序、仲裁程序、诉讼程序)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保障劳动法体系的全面实施)
一、劳动法律关系及特征
13、近现代社会倡导意思自治,契约自由,只要雇员与雇主意思表示一致,双方合意,即可以形成劳动关系。
14、在现代社会,劳动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而建立的,劳动合同制度本事就是一种法律制度。
15、受到国家法律规范、调整合保护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以权力义务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即为劳动法律关系。它
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16、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3种)
1)劳动合同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关系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
2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所形成的义务关系。
考1: 考2:劳动行政相对人是指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或接受服务的一方当事人,主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多方之间形成的义务关系。
考:劳动服务法律关系与民事劳务关系的根本区别是: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只以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运行
为其存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服务的对象是劳动关系的当事人。
17、劳动法律关系得内容是权力和义务。
18、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
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次调整。
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后,若其运行出现障碍,如违约行为、侵权行为出现,则劳动法将对劳
动法律关系继续进行调整,这是劳动法的第二次调整。
19、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
20、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