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复习重点及

时间:2025-07-13

一、 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1、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

3

4、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5、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6、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

7、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动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8、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9、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10、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

11、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12、通过居民户与企业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从需求

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13、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14、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

15、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

16

17、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8

19、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

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0、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1制障碍、市场缺陷。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22、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23、由于劳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24、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ES(劳动力供给弹性)= S W/(△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SW

25、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即ES=0,表示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表示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2011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复习重点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