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理科)(10)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起来,比较简单,此外用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过建系一定要恰当,这样坐标才比较容易写出来.
考点四 探索性问题 7. (2007
年4月济南市)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FC和高为2的直角梯形ADEF所在的平面
互相垂直且DE=2,ED//AF且∠DAF=90°。
(1)求BD和面BEF所成的角的余弦;
(2)线段EF上是否存在点P使过P、A、C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垂直,若存在,求EP与PF的比值;若不
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1.先假设存在,再去推理,下结论: 2.运用推理证明计算得出结论,或先利用条件特例得出结论,然后再根据条件给出证明或计算。
答案:(1)因为AC、AD、AB两两垂直,建立如图坐标系, 则B(2,0,0),D(0,0,2), E(1,1,2),F(2,2,0), 则 (2,0,0), ( 1,1,2), (0,2,0) 设平面BEF的法向量 (x,y,z),则 x
y 2z 0,y 0,则可取 (2,1,0),
∴向量DB和n (2,0,1)所成角的余弦为
2 2 0 222 1222 ( 2)2
。 10
即BD和面BEF所成的角的余弦
。 10
(2)假设线段EF上存在点P使过P、A、C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垂直,不妨设EP与PF的比值为m,则P
1 2m1 2m2
,,), 1 m1 m1 m1 2m1 2m21 2m12
,,),,向量CP (, ,), 则向量AP (
1 m1 m1 m1 m1 m1 m
1 2m1 2m21
0 ( 2) 0,所以m 。 所以2
1 m1 m1 m2
点坐标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及其相关计算,本题采用探索式、开放式设问方式,对学生灵活运用知
识解题提出了较高要求。
D是AB的中点,AC⊥BC,VC⊥底面ABC,8. (2007安徽·文) 如图,在三棱锥V ABC中,且AC BC a,
π
∠VDC 0 .
2
(I)求证:平面VAB⊥平面VCD;
π
(II)试确定角 的值,使得直线BC与平面VAB所成的角为.
6
解析:本例可利用综合法证明求解,也可用向量法求解.
答案:解法1:(Ⅰ)∵AC BC a,∴△ACB是等腰三角形,又D是AB的中点, ∴CD AB,又VC 底面ABC.∴VC AB.于是AB 平面VCD. 又AB 平面VAB,∴平面VAB 平面VCD.
(Ⅱ) 过点C在平面VCD内作CH VD于H,则由(Ⅰ)知CD 平面VAB. 连接BH,于是 CBH就是直线BC与平面VAB所成的角. 依题意 CBH
π
,所以 6
在Rt△
CHD中,CH
sin ; 2
πa ,
62
在Rt△BHC中,CH asin
∴sin ∵0
故当
. 2
ππ,∴ . 24
ππ时,直线BC与平面VAB所成的角为. 46
,CB,CV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解法2:(Ⅰ)以CA
aa
C(0,0,,0)A(a,0,,0)B(0,a,,0)D ,0 ,V 0,0tan ,
22 aa aa 于是,VD 0 ,AB ( a,a,0).
22 2atan ,CD 22
11 aa
从而AB·CD ( a,a,0)· ,0 a2 a2 0 0,即AB CD.
22 22 aa 1212
AB·VD ( a,a,0)·, atan
a a 同理 22 222
即AB VD.又CD VD D,∴AB 平面VCD. 又AB 平面VAB.
∴平面VAB 平面VCD.
(Ⅱ)设平面VAB的一个法向量为n (x,y,z),
则由n·AB 0,n·VD 0.
上一篇:最优化理论在信息论中的应用_
下一篇: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