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法知识全文(8)

时间:2025-04-21

一词来对译每一个“计”字,应根据句子的内容,把“计策”这个意思,引申出恰当的字眼,才能翻译得贴切。

① 备用肃计。(计策)这是本义,下面几句都是用引申义。 ② 内怀犹豫之计。(想法) .

③ 君计决矣。(主意) .

④ 深为得计。(对策) .

⑤ 愿早定大计。(决策) .

又如下面句子中的“计”字,本义是“核计”(动词)。但用本义来翻译便显得有点生硬,应引申为“打算”更好些。

今为君计。(打算) .

总之,由于“一词多义”和“词义引申”现象,使文言文中的某些词汇常常有许多不同的意义。因而在翻译时要细心,根据前后文的内容确定其本义是什么,如果使用本义比较生硬,就应当选择出恰当的引申义来翻译原文。

(四)偏义词

古汉语中,有一些复合词,在某些情况下,只是使用了它整个词义的一部分,这便是“偏义复合词”。例如:

① 宫中府中,具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只有“异”义) ②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仅有“作”义)

③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仅有“园”义)

三个词在句中,都仅取其词义的一半,而不是词义的全部。这种偏义词现象,在阅读文言文时不可不察。

文言语法知识全文(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