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强度”教学设计(4)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设计说明:可根据同学实际能力情况,确定“猜测导体与绝缘体的微观结构模型”这一探究活动的探究层次。
教师:原先不带电的两个金属棒靠近带电物体,两金属棒后来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这样的现象称为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导体带电,称为感应起电。通过摩擦使绝缘体带上异种电荷,称为摩擦起电。
教师: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用一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一个悬挂着不带电金属小球,移开后在靠近,观察悬挂小球的运动情况。提问: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能告诉我们结论。
学生:原先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带上了与带电小球同种性质的电荷。
教师:带电导体接触不带电导体,从而使之带上了同种电荷,这一现象称为接触带电。
教师:我们探究讨论了三种起电方式。那么,我们能不能从微观上解释感应起电、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的机理呢?三者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
教师:听取学生的讨论,并做好适当的引导。适当地时候,用Flash课件模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带电的微观过程。观看后,再请同学们做比较总结。并用如下表格呈现(板书,或课件展示)。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设计说明:教学时,教师给出表格要比较的内容。具体内容请同学们讨论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接触带电的微观机理时,可以补充分子扩散试验,通过类比告诉同学们:一般地,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电荷分布按导体体积大小比例分布。因为自由电荷服从统计分布的规律。
设计说明:这一教学为下节课探究库仑定律打下理论基础——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控制。
教师: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不管是哪一种起电方式,实际上就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要么从一个物体上转移到另一物体上,要么是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电子总数目有没有变?
学生:没有。
教师:很好。也就说电荷是守恒的。这就是著名的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上,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课件上展示这一内容)。
板书:三、电荷守恒定律
教师:任何理论都要接受时间的考验;同样地,随着人们进一步实践与认识,任何理论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