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强度”教学设计(16)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还必须用我们人类聪明的大脑,凭借智慧才能把它描述出来。阅读教材,库仑定律的内容是怎样叙述的。请你画出你认为非常关键的字眼。 学生:阅读并画关键词。
教师:你画出的关键词汇有哪些? 学生:真空、静止、点电荷。
教师:也就是说,我们所表达的 数学关系,是有条件的。任何规律的成立,都有其成立的特定条件。所以,在以后使用这些规律分析问题时,千万要注意:所研究问题是否与所使用规律的条件相符。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些条件。
真空:我们的大气中存在大量的气体物质和物质颗粒,而且还有不少自由带电微粒的存在。它们几乎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着,自然对我们所研究的带电物体的作用力有影响。所以我们把这些排开在外。但是,一般境况下,这些因素的影响很小。所以在空气中,我们依然使用 近似处理。
静止:与运动相对。运动着的电荷难道会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于此,科学家们也不是很快才弄明白的。同学们,当你们学习逐渐深入,你们会明白其中原因的。不要等到上大学,在高二阶段,你们就会明白。然而,其中一个电荷静止,另外一个电荷运动,我们依然可以使用库仑定律近似处理。 点电荷:这个请同学们来分析。
学生:分析两个带电物体的相互作用时,如果它们的形状大小对此影响很小,也就是库仑定律公式能够近似处理,那么这两个物体就可以认为是点电荷。
教师:也就是说,点电荷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一般情况下,带电物体的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比较起来,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物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 3 库仑的实验(学生自学,观看相关实验教学视频)
教师:上节课我们介绍库仑时,知道了库仑在材料方面颇有建树,他就是利用材料学的相关原理制作了他的扭称装置来验证库仑定律的。观察这个装置,我们应该发现,库仑已经注意到减小空气方面的影响。同学们,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任何规律都应该经得起实验的考验。然而物理学的发展更离不开我们人类那聪明的大脑,离不开我们的智慧。同学们,请热爱我们的物理学吧,学习物理,我们不企图通过它获得谋生的技能,而是通过它开启我们的大脑,挖取我们的潜能,启迪我们的智慧。
设计说明:当今很多学生讨厌物理,根本原因是受社会上的“实用主义”的影响。确实,随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深入,通过简单的高中物理知识获得谋生的技能简直是妄想。所以,作为中学物理教师,首先应该摆脱“实用主义”的影响,充分认识到学习高中物理启迪思维的重要作用。据此,我们老师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做题”,特别是应付高考。如果这样,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将不会真正地热爱物理这门学科的。 4 举例:
例1 两个带同种电荷的金属小球,它们的电荷量分别为 q1、q2 ,如果两金属小球的半径大小相对于它们之间的距离 r不可忽略不计,那么它们之间的实际库仑力大小可能
A、 B 、
C、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设计说明:1、进一步理解库仑定律适用条件;2、进一步理解导体、绝缘体、自由电荷等概念,特别是领会导体、绝缘体的微观结构;3、引导学生做变式训练。如:带异种电荷的金属小球;均匀带电的玻璃小球。 例2 3 分析教材上的两个例题。
设计说明:例2,揭示了万有引力与库仑力在原子内质子与电子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其实也揭示了两个重要规律的多样性一面;例3,说明了库仑力这种新性质力遵循力学规律(平行四边形法则),而且暗示,它遵循所有力学规律(如牛顿运动三定律、动能定理等),另外这个例题也为讨论电场强度概念埋下伏笔,学生通过此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三)结束新课
教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二)第二课时 电场线 1 新课引入
教师:上节课,通过芳香场的类比方法,很好地帮助了我们理解电场及其有关性质。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内容,完成下面填空或问题。 1 电场是一种看不到也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与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无关,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无关;
3 电场强度是矢量(填矢量或标量),大小为 E=F/q(定义式);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跟放入该点的正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4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kQ/r^2 ,方向又如何?
5 多个点电荷的产生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在该点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学生:回顾。
教师:电场是一种看不到也摸不着的特殊物质。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物理观点,最初有些科学家对此都很难接受理解。为此,电场观念创始人法拉第发明了一套直观形象方法,帮助我们对电场及其性质的理解。这一方法就是电场线方法。接下来我们探究学习这一方法,及其性质。
2 进入新课
板书 一 电场线的定义及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