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1(4)

时间:2025-07-12

解析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考点。

④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周《逍遥游》)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无实义。)

以上四句中的“之”,都是只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

所谓“用法”,基本上是指这个虚词的词性,当然有时也指表停顿、表假设、作倒装成

分的某种标志等作用。同一虚词,词性不同,其意义一定不同;词性相同,其意义有时也不

同。

综观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为降低难度,明确了应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

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同时也为了贴近

中学教学实际,检测学生课内所学,试题内容大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例如2009全国高

考语文安徽卷中的第5题,就采用这种命题方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扫石而坐 弃甲曳兵而走 .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 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 今君与廉颇同列 .以上各项中的后面划线句子都分别出自课内,课文依次为《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荀子·劝

学篇》《游褒禅山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当然,也有不是这种命题方式的,如前文所举2010

全国高考广东卷的第6题,其中各句都选自所给材料。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与现代汉

语不同的几种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般情况下不会单独考查,命题者

往往将此考点融合在断句题、翻译题中,来结合其它考点综合考查。

请看下面的几个句子,试分析一下它们在句子结构上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判断一下它

们属何种文言句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今不速往,恐为超所先。

③求人可使报秦者。 ④得双石于潭上。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 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理解句子大意,就不能给句子正确断句;没有很好地掌握前

面三个考点,就要在断句和翻译上严重失分,当然更谈不上从整体上、深层次上对所给材料

进行阅读和鉴赏了。可以说,文言文断句和翻译是一个难点,也是最能检测学生文言文综合

阅读能力高下的一块“试金石”。

前文广东卷第9题中要翻译的两个句子——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

鼓噪直冲其阵。看上去很简短,却也涉及到对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这几个考点的考查。“今天”“授予”“河”古今意义有别,“以”“也”“其”要注意语义、语气和所指,第①句还是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完整。总之,命题者的

目光往往会盯上一些涉及考点较多的句子,因此我们在答题时要心中有数。

5、分析综合包括三个方面,它是在对文章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对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或道理

进行的综合分析推理。或针对文中某个人物的言行、经历、品性、特点,或针对某个事件的

起因以及某个事件的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或针对其中所叙述的材料、所阐明的某种观点

来命题,让我们在整体阅读文本之后,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梳理、筛选、归纳、概括、评论、判定等。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相关高考试题看来,此类题目,绝大部分是以客观题的形式

2011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