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1(15)

发布时间:2021-06-10

解析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考点。

4、知识迁移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2010全国高考湖北卷第10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 B.场功甫毕 甫:刚刚 ..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

以上四个加点词语,都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材中出现过。A项中的“鄙”与初中所学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中的“鄙”相同,是“见识浅短”之意,故A错。B项中的“甫”与“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弈喻》)中的“甫”相同。C项中的“畜”与“鸡豚狗彘之蓄”(《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畜”是否同义呢?不同。前者通“蓄”,有“收藏、贮藏”之意,而后者有“饲养、喂养”之意。D项中的“籍”与“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中的“籍”含义相同。

5、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6、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课后小结:理解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 “以身徇国”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京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