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1(3)

发布时间:2021-06-10

解析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考点。

人都被皇上杀害了,丢弃的尸体填满了沟壑,(你们)应该给他们报仇。将士听到后,有的

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就让他们的家人作为前锋,使用他们原来的旗帜,(宋忠的)

众多将士远远看见那些旗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还活着,高兴地说:“啊,我们本来

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是宋都督在其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了。”于是调转枪头前来归降。宋忠和余下的人仓惶摆兵布阵没有成功,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

的军阵。宋忠大败,逃入城池。王师趁机攻入城池,宋忠急忙藏匿在厕所,被搜查抓获,并

且还擒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的人全都投降了。

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宋忠本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

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物贿赂奸恶之人,获得官职,执掌军权,便骄躁放纵,他

能够迷惑一般的将士民众,但是(我们)看待他就好像是狐鼠而已。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

欢喜的。”大家都磕头说皇上说的对。

答案5,B 6,B 7、D 8,C

9,(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

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我们)不可以(再)丢失了.。②皇

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考点例证阐释】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要根据所给材料中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

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这是历年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其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

用是考查的重点。2010全国高考语文广东卷中的第5题,就涉及考点⑴。

这一题主要是考查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A项中加点字“语”,读Yù(不读Yǔ),动词,

“告诉”之意;B项中加点字“委”,动词,“放置”之意;C项中加点字“识”,读shí(不

读zhì),D项中加点字“恙”,形容词作动词,“担忧”之意。解答这道题要注意两点,一是

题干,很多高考试题在这个考点的题目设置上,都是要考生选出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而这一次是要选解释正确的一项,这就提醒考生千万要注意看清题目。二是在选择时,要运用比较排除法。就此题而言,A、C两项较容易判定句中所给解释是错的,可以排除掉; B项中,加点字解释为“放置”,句子好像不好理解(因为此言原出自贼匪宋忠),而且“委”字,一词多义,有“放置”之意,也有“丢弃、舍弃”之意(课文《孟子二章》中“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在此句中应解释为“丢弃、舍弃”吗?最后看

看D项,加点字解释为“祸患”,将此义代入原句,似乎说得通,但联系后面句子,此处的

加点字“恙”,应该充当动词,而“祸患”是名词。通过以上的比较排除,合适的答案只能

是选择B。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首先应知道文言虚词包括代词、连词、副词、

介词、助词等,还要知道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何不同。

所谓“意义”是指这个虚词可以翻译为某意思,因此很多文言虚词就只有用法而无意义。

以“之”为例,

①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 (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无实义。) .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无实义。) .

③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 (助词,调整音节,无实义。) .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