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1(11)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解析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考点。
表比喻。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 那样”。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例①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例②的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
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 ”。例如: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②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例②中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
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 ”。例如: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例②③中的方位名词“西”“前”,分别修饰动词“行”,译为“向(往)西”“向(往)前”。
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例①中的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
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②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扳”,作状语,表示“扳”的频率,译为“每天”。同样,例②中的“岁”表示“赋”的频率,译为“每年”。
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 那样”或“当作 一样”。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以宾客之礼相待。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上一篇: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教案-参考模板
下一篇:去妊娠纹最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