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1(10)

发布时间:2021-06-10

解析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考点。

其词义并不尽相同,为此,我们阅读古文时,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注意在同中求异,切忌望文生义,以今释古,唯其如此,才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古书中的内容。

(1)褒义词变化为贬义词。例如:

①“明哲保身”,源出《诗经》:“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赞扬一个人聪明有智慧,善于适应环境。今义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词义由“褒”变“贬”。

②“衣冠禽兽”,原指官司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现在指穿在衣服戴帽子的畜牲,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畜牲一样的人。

(2)贬义词变化为褒义词。例如:“乖”。古义指偏执、不驯服。《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即是古义。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如“这孩子真乖。”

(3)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例如:

①“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过失。《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即用古义,今义“谤”有恶意中伤的意思。②“祥”。古义指预兆、有吉有凶。《左传 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即是古义吉凶预兆的意思。今义多指吉兆,如“吉祥”。 ⒍.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见中学常见古今异义词100附表)

四、词类活用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看) .

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

③从左右,皆肘之(肘,用胳膊肘撞) .

④荆人欲聋宋,使人先表雍水(表,做标记) .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水) .

⑥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

⑦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笼,用笼子装) .

⑧子路从而后(后,落在后面:“而”连接动词“从”和方位名词“后”) .

⑨江水又东(东,向东流去:方位名词受副词“东”修饰) .

⑩齐军既过而西矣(西,向西行进) .

2.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根据表修饰或限制的不同情况,名词作状语可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