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1(17)

发布时间:2021-06-10

解析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考点。

试题分析:A代词,都代指“居庸关”;B“利为彼有”中“为”有二解,其一作介词,表被动,其二作判断动词,不译,“宜为报仇” 中“为”作介词,译为“给”“替”;C表被动,“为 所”结构 D介词,译为“在”。故选C。

【方法指点】

1.全面复习,掌握常见用法

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职”,一词多用。复习时应对使用频率高的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例如“以”,

①可以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译为“拿”“凭借”“依据”“按照”,“余船以次进”中的“以”应译为“按照”。

②可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由于”“因”,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中的“以”。

③也可以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中的“以”。

④“以”还可以用作连词,用法与“而”相近,只是不表示转折。“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中的“以”表并列,可不译。

⑤“以”作连词时,还可以表示目的关系,译为“来”“用来”“以致”等,如“作《师说》以贻之”中的“以”,译为“用来”。

⑥还可以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的“以”可译为“因为”。

只有通过全面复习,掌握其常见用法,考试时才能结合语境作辨别。

2.根据语境,辨明具体用法

掌握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是基础,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是能力。根据语境,先要分析语境,分析具体的上下文,找出意义之间的关系,方能辨别其用法。还是用“以”作例子来说明。“不愈于养以遗患乎”一句中,“愈”通“逾”,超过,胜过,“养”养蝗虫,放纵蝗虫,“遗患”表示结果,据此可知“以”是连词,当译为“以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根据“以”前后的意义关系可以认定,句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

【注意事项】

1.分清虚实

文言中的“虚词”与今天所说虚词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用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阅读时应加以辨别。如“适”,在“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作动词,“出嫁”之意;在“余自齐安舟身行适临汝”中,作动词,“往、到”之意;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中,作动词,“适合、适宜”之意;而在“适大病,不解行”中,作副词,译为“恰好、正巧”。

2.辨明用法

所谓辨明用法,就是根据上下文。从多种用法中认定其属何种用法。如“执手相看泪眼”中的“相”,表示互相,而在“当以《晋书》相付”中的“相”就不是“互相”之意,而是作代词用,“相付”即“付之”。又如“见”,在“君既若见录”中,是前置代词,“见录”就是记住我;在“徒见欺”中,则表示被动,“见欺”,即被欺。

3.分辨古今

有些虚词,古今用法是不同的,应注意辨别,如“所以”,今天是表示结果的连词,而在古代却用法多样,如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表目的,可译为“是用来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