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项生化试剂临床意义汇总(20)
时间:2025-04-03
时间:2025-04-03
免疫球蛋白
IgGIgG参考值:700~1600mg/dL。升高:见于严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慢性肝癌,传染性疾病和胆囊纤维症等。降低:见于原发性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症。IgG是由血浆细胞产生的一种数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的
75%。它的主要功能是与抗原结合,进一步触发抗原的分解。IgG浓度的下降发生在原发性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降低也可能由于蛋白质从肠内流失或通过被烫伤的皮肤而流失所引起的。严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IgG浓度上升,如红斑狼疮,慢性肝癌,传染性疾病和胆囊纤维症等疾病。
参考值:40~230mg/dL。
升高:严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细菌和寄生虫传染病、肝脏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胆囊纤维症。
降低:见于原发性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蛋白质流失性肠道疾病及烧伤。
IgM是一种最早期的免疫球蛋白,是初次接触抗原后首先合成的免疫球蛋白。在成年人的血清中,占总免疫球蛋白的5%。IgM浓度下降发生在原发性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中。IgM值的减少常见于蛋白质流失性肠道疾病及烧伤。严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IgM浓度上升。多种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细菌和寄生虫传染病、肝脏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胆囊纤维症可使IgM浓度增加。
参考值:10~40mg/dL
用于检测人体血清中B因子(BF)的活性。
B因子是仅有一条多肽链的富含甘氨酸且对热不稳定的一种β2球蛋白,又称C3激活剂前体,是补体旁路活化途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B因子以及其它补体成分的代谢率很高。正常人血浆内的补体每天约有1/2更新。合成率与血浆中补体水平明显相关,血浆补体值反映了合成和分解之间的平衡。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急或慢性肾炎、混合结缔组织病、急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荨麻疹、风湿性心脏病等会导致B因子被消耗而降低。各种肿瘤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急性阶段,B因子明显升高。
参考值:23~44mg/dL
用于检测人体血清铜蓝蛋白(CP)的含量。
CP是具有酶活性的含铜的α2-糖蛋白。分子为单一多肽链,含许多糖侧链,每分子含6个铜原子,因其能催化亚铁离子氧化成高铁离子,又称为亚铁氧化酶。它是生物源胺类氧化酶及铜的载体。从食物中摄入的铜大部分在肝内与CP结合,30%~80%经由胆汁排出。血清中的铜95%与CP结合,仅5%与白蛋白呈疏松结合,后者可与铜试剂反应。每日摄入铜自尿中排出不到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由于体内铜代谢障碍所致,血清CP含量降低。CP是一种急性反应期蛋白,感染炎症时增高。在炎症或感染受控制后,此种增高可导致一过性的低水平。血清中CP含量降低见于肾病综合症,严重肝病;增高亦见于半数以上的肝癌、胆石症、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妊娠后3个月及口服避孕药者。
参考值:男20~300ng/mL;女10~120ng/mL
用于检测血清中的铁蛋白的含量。
在临床上,血液Fet含量测定是检查人体内铁储存的含量的一个很好的免疫球蛋白IgMIgMB因子BF铜蓝蛋白CP铁蛋白F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