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案(15)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3)熔点硬度差别较大;表2-10
例如:熔点w3683k Hg 234k 硬度 Cr很大 K Na很小,可切割。 2.金属晶体的紧密堆积结构
(1)体心立方晶格配位数8 原子空间占有率68% 图2-24 a K Rb Cs Li Na Cr Mn W Fe
(2)面心立方晶格配位数12 原子空间占有率74% 图2-24 c Ca Pb Ag Au Al Cu Ni
(3)六方紧堆晶格配位数12 原子空间占有率74% 图2-24 b La Mg Zr Hf Cd Ti Co
§2-4 分子间作用力与离子极化
4-1 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
1.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例 O2、N2、Cl2、CH4、BF3、CO2、BeCl2
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分子。例 HCl、CO、NO、SO2、NO2、NH3、H2O
2.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μ=q d q为电荷 d为偶极长:正、负电荷重心的距离。
μ的单位:1D(德拜)=3.33×10-30c.(库).m(米) 极性分子 µ≠0 非极性分子 μ=0 表2-11 分子的偶极矩 ∵ μ= q d ∴ q =μ/d 如:μ
HCl
=1.03D dHCl=127pm 求:q = ?
解:q =μ/d = 1.03D/127pm = 1.03×3.33×10-30c.m/127×10-12 =2.7×10-20(c) 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分子产生永久偶极。 3.诱导偶极和瞬间偶极
诱导偶极由于周围极性分子偶极影响,使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偏移产生的偶极叫诱导偶极;分子在瞬间由于电子运动使正、负电荷重心偏移产生的偶极叫瞬时偶极。
4-2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极性~极性 有 有 有 极性~非极性 有 有 非极性~非极性 有 讨论 P77 表2-12 4-3 离子的极化:
正负离子之间相互作用,正离子有多余的正电荷,半径又小对相邻的负离子产生诱导作用,称为离子的极化作用;负离子一般半径较大,易变形,因而产生变形性。严格地说,正负离子相互作用,都有极化和变形性,只是正离子以极化作用为主,负离子以变形性为主而已。
上一篇:北京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考试大纲)
下一篇:小兴安岭风景道旅游功能定位及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