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5)
时间:2025-04-06
时间:2025-04-06
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儿出生后肺脏、脾脏、肾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更是因为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所以,小儿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肾、脾、肺气之不足,表现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
(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不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如小儿的身长、胸围、头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小儿的思维、语言、动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韧带地提高。小儿的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迅速的生长发育就越明显。
二、“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
清代医家吴鞠运用阴阳理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这时的“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懦弱、筋骨未坚等特点。吴鞠通的稚阴稚阳理论,从阴阳学说方面进一步阐明了小儿时期的机体,无论从形体方面不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中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根据《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的“纯阳”之体理解为生理上阳亢阴亏或有阳无阴则是不恰当的。
细目二:病因特点
引起小儿发病的病因与成人大致相同,但是,由于小儿具有自身的生理特点,因而小儿对不同病因为病的情况和易感程度与成人有明显的差别.小儿病因,以外感、食伤和先天因素居多,先天因素是儿科特有的病因,情志、意外和其
他因素也值得注意。在小儿自身的群体中,不同年龄对不同病因的易感程度也不同,职年龄越小对六淫邪气的易感程度越高,年龄越小因乳食而伤的情况越多等。
细目三:病理特点
一、小儿病理的基本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年龄越小,脏
上一篇:《陈涉世家》课后练习题
下一篇:Book6 Unit4 词汇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