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17)

时间:2025-04-06

的邪毒从汗而解。风寒外感可用疏风散寒的方药,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葱豉汤等;风热外感可用辛凉解表的方药,如银翘散、桑菊饮等。
(二)止咳平喘法
主要适用于邪郁肺经,痰阻肺张所致的咳喘。寒痰内伏可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方药,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热痰内蕴可用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的方药,如定喘汤、麻杏石甘汤等;咳嗽久病,每易由肺及肾,出现肾虚的证候,此时在止咳平喘的方剂中,可加入温肾纳气的药物,如参蛤散等。
(三)清热解毒法
主要适用于邪热炽盛的实热证,如温热病、湿热病、斑疹、痢疾、血证等。其中又可分为甘凉清热、苦寒清热、苦寒泄热、咸寒清热等,应按邪热之在表、在里、属气、属血,入脏、入腑等,分别选方和药。病邪由表入里而表邪未尽解者,可用栀子豉尘土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等清热透邪;证属阳明里热者,可用白虎汤清热生津;湿热化火或湿热留恋,可用白头翁汤、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等清热化湿;温热之邪入于营血,发为神昏、斑疹,可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神犀丹等清热凉血;出现丹毒、疔疮走黄、下痢脓血等火热实证者,可用黄连解毒汤、泻心汤等清火解毒;肝胆火旺时,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清肝泻火。
(四)凉血止血法
主要适用于诸种出血的证候、如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紫癜等。常用方剂如犀角地黄汤、玉女煎、小蓟饮子、槐花散等,单味参三七、白及、仙鹤草,以及成药云南白药等,也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小儿血证常由血热妄行、血不循经引起,用清热凉血法治疗居多;但是,气不摄血、脾不统血、阴虚火旺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临床也不少见,可用补气、健脾、养阴等法治疗。
(五)安蛔驱虫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肠道虫证,如蛔虫、蛲虫等。其中尤其以蛔虫病变化多端,可合并蛔厥(胆道蛔虫症)、虫瘕(蛔虫性肠梗阻)等,发生这些情况当先安蛔缓痛为主,方用乌梅丸等,待病势缓和后,再予驱虫。常用驱蛔方剂,有追虫丸、下虫丸等。驱蛔虫有效中药有使君子、苦楝皮等;驱姜片虫有槟榔等;驱蛲虫有大黄与使君子同用,配合百部煎剂灌肠等法。
(六)消食导滞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饮食不节,乳食内滞之
证,如积滞、伤食泻、疳证等。小儿脾胃薄弱,若饮食不节,恣食无度,则脾胃运化无权。轻则呕吐泄泻、厌食腹痛;重则为积为疳,影响生长发育。常用方药如保和丸、消乳丸、鸡内金粉、枳实导滞丸等。在消食导滞药物中,麦芽擅消乳积,山楂能消肉食积,神曲擅化谷食积,莱菔子擅消麦面之积。
(七)镇惊开窍法

中医儿科学(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