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18)

时间:2025-04-06

主要适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等证。小儿暴受惊恐,神志不安,可用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等安神镇惊;热极生风,项强抽搐,可用羚角钩藤汤等镇惊熄风;热入营血而神昏、惊厥,可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等镇惊开窍,清热解毒;痰浊上蒙,惊风抽搐,可用苏合香丸等豁痰开窍;感受时邪秽浊之气而吐泻昏厥,可用行军散、玉枢丹等辟秽开窍。
(八)利水消肿法
主要适用于水湿停聚,小便短少而水肿的患儿。若为湿邪内蕴,脾失健运,水湿泛于肌肤者,则为阳水;若脾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聚为肿,则为阴水。常用方剂,阳水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苓散、五皮饮、越婢加术汤等;阴水可用防已黄芪汤、实脾饮、真武汤等。此外,车前子、荠菜花、玉米须等,也有较好的消肿利尿作用。
(九)健脾益气法
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小儿,如泄泻、疳证及病后体虚等。常用七味白术散、异功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单味怀山药粉调服,有良好的健脾止泻作用。气虚与脾虚关系密切,治气虚时多从健脾着手,健脾时多借助益气,故两者常配合运用。
(十)培元补肾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胎禀不足,肾气虚弱及肾不纳气之证,如解颅、五迟、五软、遗尿、哮喘等。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调元散、参蛤散等。
(十一)活血化瘀法
主要适用于各种血瘀之证。如肺炎喘嗽、哮喘口唇表紫,肌肤有瘀斑瘀点,以及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按之有痞块等。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桃仁承气汤等。基于“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原则,活血化瘀方中常辅以行气的药物。
(十二)回阳救逆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元阳虚衰欲脱之危重证候。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神疲肢厥、冷汗淋漓、气息奄奄、脉微欲绝等,此时必须用峻补阳气的方药加以救治。常用方剂如四逆汤、参附龙牡救逆汤等。

细目二:中药外治疗法

一、常用外治方法
目前儿科临床上的外治法,主要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敷、贴、熏、洗、吹、点、灌、嗅等。这些方法,药简效捷,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常用外治法举例
(一)熏洗法
是利用中药的药液及蒸气熏洗人体外表的
一种治法。如夏日高热无汗,可用香薷煎汤熏洗,发汗退热;麻疹发疹初期,为助透疹,用生麻黄、浮萍、芫荽子、西河柳煎汤后,回黄酒擦洗头部和四肢,并将药液放在室内者沸,使空气湿润,体表亦能接触药气。
(二)涂敷法
是将新鲜的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的一种外治法。

中医儿科学(1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