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13)
时间:2025-04-06
时间:2025-04-06
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膜炎菌苗,以及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血清疫苗、伤寒菌苗等疫苗的预防接种情况。记录接种年龄和反应等。
二、问病情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问病情包括问疾病的症状及持续时间,病程中的病情变化,发病的原因等。着重询问以下内容:
(一)问寒热
主要问消寒热的微甚进退,发作时辰与持续时间,温度高低最好用体温计测量。 为了辩别寒热
性质,也需结合观察、触摸、询问等。如通过患儿头额、胸腹、四肢、手足心等部位的触摸,或哺乳时的
感觉,呼吸时鼻气温度来测知小儿是否发热;通过观察其姿态,如依偎母怀,蜷缩而卧,喜暖避冷,测知
有无畏寒存在。
小儿恶寒发热无汗,多为外感风寒;发热有汗,多为外感风热;寒热往来,多为邪郁少阳;但
热不寒为里热,但寒不热为里寒;大热、大汗、口渴不已为阳明热盛;发热持续、热势嚣张、面黄苔厚为
湿热蕴滞;夏季高热,持续不退,伴有无汗、口渴、多尿,秋凉后自平,常为夏季热。午后或傍晚低热,
伴盗汗者,为阴虚燥热。夜间发热,腹壁手足心热,腹满不食者,多为内伤乳食。
(二)问出汗
小儿肌肤嫩薄,腠理疏松,清阳发越,易于出汗。常见入睡之时,头额汗出,若汗出不多,又无他症者,不属病态。若因天气炎、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多、快速进热食、剧烈运动后汗出过多,也属正常生理现象。问汗主要底部汗出的多少、部位、时间等。若在白天汗出较多,稍动尤甚,不发热者,为气虚卫外不固的自汗;入睡则汗出淋漓,醒后汗止,为阴虚或气阴两虚的盗汗。热病中汗出热不解者,为表邪入里;若口渴、烦燥、脉大、大汗者,为里热实证;若大汗淋漓,伴呼吸喘促,肢冷脉伏者,为阳气将绝、元气欲脱之危象。头部汗出者多表虚、里热,或阳热上蒸;上半身汗出者较全身出汗病证为轻,全身出汗者病证属重。前半夜出汗者多营不内守;后半夜出汗者多阴虚阳浮。
(三)问头身
较大儿童能诉说头痛、头晕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和不适。头痛而兼发热恶寒为外感风寒;头痛呕吐,高热抽搐,为邪热入营,属急惊风;头晕而兼发热多因外感;头晕面兼面白乏力,
多为气血不足;肢体酸痛而兼发热,多为外感,或邪阻经络。
(四)问二便
患儿大小便的数量、性状、颜色及排便时的感觉,有些可从望诊中获悉,有些可通过问诊了解。若大便溏薄不化,或先干后溏,或食后欲便者,多为脾虚运化失职;若便泻日久,形瘦脱肛者,多为中气下陷;若便时哭闹不安,多为腹痛;小便刺
上一篇:《陈涉世家》课后练习题
下一篇:Book6 Unit4 词汇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