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19)

时间:2025-04-06

如用鲜马齿苋、大青叶、青黛、紫金锭等,任选一种,调敷于腮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用吴茱萸粉涂敷于足底涌泉穴,治疗滞颐等。
(三)罨包法
是将药物置于皮肤局部,并加以包扎的一种外治法。如用皮硝包扎于脐部,以消食积;用五倍子粉加食醋调罨包脐内,治疗盗汗等。
(四)热熨法
是将药炒热后,用布包裹以熨肌表的一种外治法。如炒热食盐熨腹部,治疗腹痛;用生葱、食盐炒热,熨脐周围及少腹,治疗尿闭等。
(五)敷贴法
是将药物制成软膏、药饼,或研粉撒于普通膏药上,敷贴于局部的一种外治法。如用丁香、肉桂等药粉,撒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治疗寒证泄泻。再职在夏季三伏天,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研末,以生姜汁调成药饼,中心放少许丁香末,敷于肺俞、膏肓、百芝穴上,治疗哮喘等。
(六)擦拭法
是用药液或药末擦拭局部的一种外治法。如冰硼散擦拭口腔,或用淡盐水,或银花甘草水拭洗口腔、治疗鹅口疮、口疮等。
(七)药袋疗法
选用山柰、苍术、白芷、砂仁、丁香、肉桂、甘松、草豆蔻、沉香、檀香等芳香药物,根据病情,选药配合成方,研成粉末,制成香袋、肚兜、香枕等。经常佩带使用,具有辟秽解毒,增进食欲,改善环境,防病治病的作用。

细目三:其他治法

一、小儿推拿疗法主要适应病证
推拿疗法有促进气血循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能达到驱邪治病的目的。儿科临床常用于5岁以下小儿泄泻、腹痛、厌食、痿证、斜颈等疾病。年幼小儿,治疗效果尤佳。
二、刺四缝疗法操作方法及主要适应病证
剌四缝疗法是儿科针法中常用的一种。四缝是经外奇穴,它的位置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中节横纹中点,是手三阴经所经过之处。具体操作方法: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刺约1分深,刺后用手法挤出黄白色黏液少许。
针刺四缝可以清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等,常用于治疗疳主和厌食。






第六单元 儿童保健

细目一:胎儿期保健

养胎护胎的主要内容

(一)饮食调养
胎儿的生长发育,全赖母体的气血供养。孕妇脾胃仓禀化源充盛,才能气血充足,涵养胎儿。孕妇的饮食,
应当富于营养,清淡可口,易于消化,进食按时、定量。禁忌过食大冷、大热、甘肥黏腻、辛辣炙(火甫寸)等食物,以免酿生胎寒、胎热、胎肥等病证。饮食调养还包括嗜好有节。孕妇应戒去烟酒。酒对男性精子和女性卵子都有伤害,可使受精卵发育障碍,造成流产、先天性畸形或智能低下等。孕妇吸烟过多,也会伤胎而造

中医儿科学(1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