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2)

时间:2025-04-06

的儿科学专著,有较高的学术及文献价值。
六、《育婴家秘》、《幼科发挥》
明代万全著。书中对儿童养育方法、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治疗用药、推拿疗法等,都有详实的论述。
七、《幼科铁镜》
清代夏禹铸著。认为可从望面色、审苗窍来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运用“灯火十三(火焦)”治疗脐风、惊风等证,有其独到之处,重视推拿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八、《麻科活人全书》
清代谢玉琼撰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合并症的辩证治疗。
九、《幼幼集成》
清代陈复正著。对指纹诊法颇有见地,将虎口脉纹辩证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至今为临床所采用。他搜集了不少单方验方和外治法。全书内容切合临床实用。
十、《温病条辨·解儿难》
清代吴鞠通撰。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六气为病、三焦分证、治病求本等观点。对儿科外感、内伤疾病辩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

细目三:学术思想
一、钱乙的学术思想
他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导意义。在四诊中尤重望诊,对“面上证”、“目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记述详细而实用。辩证方面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辩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辩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论治法,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又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攻不伤正。他善于化裁古方,如六味地黄丸;研制新方,如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等,创134方,其中丸剂70方,散剂45方,膏剂6方,汤剂6方,外用7方,以成药为主,许多方剂至今仍为临床医师所习用。
二、万全的学术思想
万全是明代儿科名医。他就儿童养育的不同阶段,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他在朱丹溪提倡养阴思想基础上,系统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即“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治疗
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五脏有病,或泄或补,慎勿犯胃气。”他的处方用药精炼而切合病情,并将推拿疗法用于儿科。这些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丰富了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内容。







第二单元 小儿生长发育

细目一: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
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

中医儿科学(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