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9)

发布时间:2021-06-06

国内主要研究是财政部预算司课题组(《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43期)从地方政府破产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基本框架、破产程序三方面对地方政府举债的破产机制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建立地方政府事后破产机制好处良多,但应注意地方政府破产与企业破产有性质上的区别,给予地方政府预算硬约束,要有明晰的破产规则,地方政府破产后果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分担,对于处理地方政府破产方式的司法手段和行政手段,应针对当地实际,充分评估时间、经济成本后审慎地选择使用等。

(六)中央代发地方债和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研究

对于2009年中央代地方发债的研究,主要有加强债务监管、地方债制度配套和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等方面(陈少强,2009;贾康,2009;金永军,2009;类承曜,2009;魏加宁,2009)。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研究,主要有:(封北麟,2009;潘文轩,2009;安国俊,2010;刘颖,2010)等,都对投融资平台运作模式和风险控制提出建议。

四、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分析

目前,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国内外研究的异同点主要有:

1.关于地方政府债务成因

关于地方债务形成原因,国内外的研究能达成共识的论点是地方政府为地方性的公共工程或资本性项目融资。所不同的是,国内研究主要涉及政府间的现有财政体制引起的地方政府财政困难、软预算约束、机会主义的财政竞争,财权事权不对应,具有鲜明的投射到地方政府债务上的经济转轨时期财政现状的过渡性特征。而国外对于地方债务形成原因研究相对较单纯,主要涉及弥补财政赤字,为长期性地方项目融资和为获得不需缴纳所得税的地方债利息收益(较低的融资成本)而发行地方债券,具有公共财政的特征,也体现了纵向和横向财政管理部门间的相互制衡。

对这一领域的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普遍对当前各国地方债务成因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国内的研究,从公共经济学、财政管理体制、各方面制度因素等不同视角出发,深刻地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当前主动举债和被动借债的动因。

2.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国外对于地方债务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且这一部分内容是国外的地方债务研究主要着力点之一,也是其研究优势所在。其研究主要呈现“细化、量化、双主体化”的特征。“细化”研究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政治背景、不同政权组织形式下的研究者,或同一联邦体制下对不同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的研究者,都针对各自的研究对象做出详尽的分析,且这些分析依据不同的研究背景而各异。这与当前国内众多学者针对普遍问题进行粗线条的研究形成对比。“量化”研究指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大多有完备的统计数据支撑,实证研究较具说服力。且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针对不同地区而言常常是具体的、具有政治上可行性的。“双主体化”特征是指国外研究的立场是双主体的,既有站在债券发行、管理一方来对地方债进行的研究,也有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进行的研究。可见,国外总体研究是比较成熟的。

国内对于地方债务的管理和对策的研究仍以理论分析为主,学者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要首先确保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量进行相应控制,这是管理的基本目标。其次是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对债务的增量进行监控,尽量避免“新债压旧债,越压债越多”现象的产生。至于具体采取什么对策和措施,各个学者则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些研究中,都普遍存在对债务形成原因分析不透彻,力度乏力。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