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复习对策(7)

发布时间:2021-06-05

有利于诗词复习

抑扬褒贬:

抑扬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可以是欲扬先抑,也可以是欲抑先扬。 例 唐·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托物言志的写法

主要体现在咏物抒情中。

抒情特点:“形—神—物—我”

写物,实际上是写人。它借描写客观事物的精神,抒发主观情感,以写出客观事物的精神品格,自勉自誓。

鉴赏方法:

联系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有关情况,着意体会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句;要明确该诗所写物的特征,与诗人塑造形象的相似点。——进而推知表现了怎样的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例: 《题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析 诗歌描写出竹子扎根裂岩之中,屹立于青山之上,蔑视狂风磨击的形象,表现了竹子不畏艰险,顽强斗争的精神和刚直坚韧的品质,与诗人为人刚直不畏权贵的行为构成了相似点。实际上也是做官为人、立身行事的形象写照。

这种抒情诗,在高考时屡有涉及。例如2004全国高考北京卷的12、13题:读苏轼的红梅诗,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象征与用典:

所谓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简言之,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事理叫做象征。如火炬象征光明,乌云象征黑暗,松柏象征高洁,雄鹰象征勇敢等等。

用典就是使用典故。谢枋得的《庆庵寺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是明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自己“避元”的隐衷;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 是暗用典故,表面写梅花,实际指乐曲《梅花落》。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诗句中的“折柳”系指唐代赠别、乡思的名曲《折杨柳词》。同时唐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在当时,“折柳”几乎就是“送别”的同义语。弄清了这一点,“折柳”二字为全诗“关键”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2002年全国卷)。

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内外、远近变换和时间变化

现实与想象(虚实)、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