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新手上路(16)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其余的开支计入了制造费用或者管理费用或者是从工会支出,暂且不表。
第十一天,班师回朝,了解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摊
第十二天,整理成本核算需要的数据资料
第十三天,做成本核算
第十四天,试作成本倒轧表
第十五天,心中疑窦一一解开
第十六天,看主管做财务分析
今天讨论到了财务如何参与产品定价的问题,有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成本会计是需要灵活处理业务的。在没有量产的情况下。不妨参考业务外包的思路来做成本的测算。
业务外包是把这零件外发给成熟企业去做,他们会报一个加工费,加工费包括了他们的人工、制造费用和毛利。
费用估算的时候,并不只是一个厂租的问题,大小费用可能几十项甚至上百项。事前的测算,并不需要做那么细。
业务初期,没量产,所有费用真实归集起来,分摊到少量产品。成本是天价,再想要有利润,对外的报价是毫无竞争力的。
所以参考同行业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司自己的报价也是很多公司的流行做法。价格上有竞争力,拿到足够的订单,摊薄固定成本,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生存下去。
90%的公司,报价根本不用财务参与。因为财务的数据滞后严重,可靠性差。而且很多会计根本不懂市场。提供的数据不可靠,反而误导销售定价。
新产品的报价,从BOM出来、标准工时出来的时候,在结合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定价,就能定下来了。新产品一般在成本上是有优势的,制造成本都是假设量产后来测算。一般是保证自己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而且比市场同类产品或者比自己之前的老产品价格要低一些。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有竞争力。所以,定价的数据是在采购之前就应该有了。这个时候采购开发部、研发部他们都能有这些物料的采购价格和工时费用的数据。
产品制造成本=BOM物料×最新采购价格+产品标准工时×单位工时的直接人工+产品标准工时×单位工时的制造费用
定价=产品制造成本+毛利=产品制造成本+分摊期间费用+税前利润
定价<升级换代前产品的单价
定价<竞争对手同类产品定价
这些都是一个会计应该了解的。
今天一个学员问我,也不是完全停产,工厂有些月份产能利用严重不足,费用如何分摊?能保证成本比较准确。
答:成本和费用很多时候界线并不是很清晰。在实务中,我们知道如果是完全停产可以把制造相关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而产能利用不足的时候,就需要设定费用划分的依据。比如我们按照淡旺季设定正常生产的一个工时。假设淡季的投入工时在15万,旺季在25万,针对一些固定费用、和工时没有线性关系的费用(也不一定是固定费用,比如为制造服务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生产技术、
上一篇:阵列感应测井仪刻度研究
下一篇:空间网壳结构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