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大题(简答 问答)南中医复习资料(7)

时间:2025-05-17

16.临床上如何判断直肠息肉的恶变倾向?答:临床上可从下列几点来判断哪些直肠息肉有恶变倾向。①息肉的大小:息肉越大,恶变率越高;②息肉的外形:广基形息肉较有蒂息肉易于恶变;③息肉的位置:高位息肉较低位息肉易恶变;④病理类型: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而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较高。

19. 试述肛裂的六大病理改变。答:典型的肛裂可以有肛管溃疡、肛窦炎,赘皮外痔,肛乳头肥大、潜行肛瘘、栉膜带六种病理改变。早期肛裂未经适当治疗,继续感染,创口引流不畅,创面边缘变硬变厚,裂口周围组织发炎、充血、水肿,使浅部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赘皮性外痔;在裂口上端齿线附近并发肛窦炎、肛乳头炎,形成单口内漏及肛乳头肥大;溃疡基底因炎症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栉膜增厚变硬形成栉膜带,妨碍括约肌松弛,使裂口边缘不整齐、缺乏弹性,形成较深较大的溃疡而不易愈合。

2.简述外疡的致病因素与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并简单解释之。凡发于人体上部的,多因风温、风热所致,因为风性上行;凡生于人体中部的,多因气郁、火郁所致,因为气火多发于中;凡发于人体下部的,多因寒湿、湿热所致,因为湿性下趋。

3.试述气血与外疡的关系。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血旺盛者,即使外感六淫邪毒,或情志内伤等也不一定发病;反之则易于发病。病邪侵入人体,与正气相争,即会导致局部气血凝滞,通过治疗,除去致病因素,使气血运行正常,则外疡得以消散吸收而痊愈。如外疡在局部气血凝滞进一步发展,则郁而化热,热盛肉腐,血肉腐败,酝酿液化而为脓。此外,气血的盛衰直接影响着外疡的发展及其预后。一般来说,若气血旺盛者,外疡不仅易于成脓、破溃,而且也易于生肌收口,迅速愈合,预后好;若气血不足者,则难以成脓、破溃,即使破溃了,也难于生肌收口,预后差。

4.脓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出脓的意义是什么?何谓应指?脓是肌腠之内热盛肉腐蒸酿而成,是由气血所化生。脓是肿疡在不能消散所出现的主要症状,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应用按触法辨脓时,一般用两手食指的指端轻放于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端稍用力按一下,则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应指。

8.提脓祛腐药的适应证是什么?如何应用?提脓祛腐药适应于溃疡初期,脓栓未落,腐肉未脱,脓水未净,新肉未生的时候。临床使用时,若疮口大者,可掺于疮口上;疮口小者,可粘附在药线上插入。另外亦可掺于药线、油膏上盖贴。在腐肉已脱,脓水已少的情况下,宜减少升丹含量。此外,尚配有不含升丹的提脓祛腐药,例如黑虎丹,可用于对升丹过敏者。

9.什么是砭镰法?其适应证是什么?临床上如何应用。砭镰法俗称“飞针”,是用三棱针或刀锋在外疡患处,浅刺皮肤或黏膜,从而放出少量血液,促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证:用于阳证外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等。用法:在常规消毒下,用三棱针或刀锋直刺皮肤或黏膜,迅速移动击刺,使患部少量出血为度。

10.何谓药线引流?其适应证是什么。药线引流:一般采用桑皮纸、丝绵纸、拷贝纸等,按其实际应用,裁成阔狭长短适度,搓成线状。外粘药物或内裹药物制成,俗称“纸捻”。目前临床多用外粘药物的药线。药线引流是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孔中,引导脓水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绞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出;此外,尚能探查疡孔之深浅长短,以及有无死骨之存在。适应证:凡溃疡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均可使用。

11.简述颜面疔的宜忌有哪些。颜面疔的宜忌包括:①饮食:饮食宜清淡,忌食膏粱厚味、辛辣、烟酒等。②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忌上火生气。③房室起居:有全身症状的,宜卧床休息。忌房事。局部忌挤压、碰撞、挑刺、早期切开。④药物:忌内服发散、辛温药物。

中医外科大题(简答 问答)南中医复习资料(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