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之回顾(5)
时间:2025-02-24
时间:2025-02-24
韫玉、傅庚生相继发表论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15 。这一时期,对于文质观、载道说、永明声律说和神、气、神韵、格调、性灵、肌理、境界等范畴,也都作了相当有水准的探讨。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寅恪先生的《四声三问》,他第一次提出永明声律说之成立,是受到佛教梵贝颂读的影响。自陈先生之说出,中国古文论受佛教影响的种种问题就不断的提出来了。陈说之是否正确,虽然至今仍然争论不休,但正因了这些争论,问题也就不断的深入下去。总之,古文论的专题研究在这一学科的建设初期就把它引向了深入。
这一学科创建初期,从其已有成果看,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它的研究目的更多的带着纯学术的性质,而较少政治功利的色彩。陈钟凡在他的《史》中只提到“对于古今各派文艺,略事衡量。”显然是针对古文论自身的评估的。郭绍虞在他的《史》的初版序言中说他写文学批评史的目的是印证文学史。罗根泽提到文学批评家所编著的文学批评史,有两个目的:“一是根据过去的文学批评,创立新的文学批评。这与功利主义的史学家有点相近。一是为自己的文学批评寻找历史的根据。”罗先生说的这两个目的,其实只是一个意思,都是为了有益于当代的文学批评。方孝岳在他的《中国文学批评》的序中,说得更为简单,他说:“不过是借他们的帮助,来引起自己的思想罢了。”“凡是研究文学批评的人,随时顾到自己的批评本能,那才是上上等。”他说的也是有助于自己的文学批评的意思。初创者们创建这一学科的目的,除了对于史实本身的了解之外,至多也只考虑到如何有益于当代文学批评的问题。它仍然限定在文学批评的学科范围内。即使这一类的考虑,似乎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从他们后来的行动中,看不出有付之实践的意思。他们都是一些沉迷于自己学科之内的纯正的学者,功利目的并不明显。此种研究目的也牵涉到后来的研究,其中之是非得失,当然是可以讨论的。
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之回顾 来自: 免费论文网
二是此一学科创建之初,就接受了西方现代学术思想的影响,一开始就把这一学科建立在较为科学的基础上。文学批评史学科是在文学史学科之后发展起来的,文学史学科从一开始就受到西方学说的影响。从1904年王国维撰写《红楼梦评论》,1912年撰写《宋元戏曲史》起,在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就出现了学术思想的重大变化。传统学问中对于史料的高度重视,与西方的哲学、文学理论的观念与方法结合,使古代文学研究进入了近代的形态。文学的《史》的形式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在我国的文学研究史上,这样一种形式从未出现过。《文心雕龙》文体论部份,有各种文体的史的回顾;明人诗话,也常按史的顺序评论诗人与诗作。但是他们并都没有文学的《史》的撰述的严格概念。文学批评史的出现,显然也是西方观念影响的结果。从初创者的《史》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从他们的专论中,此种影响更为显著。如引进西方的文学观念,在论及文笔说时,提出纯文学和杂文学的问题;在论及文与道的关系时,提出文学与人生的问题;在论及先秦诗论时,提到真善美的问题;论及古代文论中的创作论时,提到灵感问题等等。更重要的,是初创期的古文论研究,普遍的采用实证的逻辑推理的方法,从我国传统
上一篇:京信通信系统射频基础笔试试卷
下一篇:经典诵读内容(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