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之回顾(4)
时间:2025-02-24
时间:2025-02-24
在体例上,罗先生也有所创新,罗先生自己说,他采用的是一种“综合体”的编写方法,“先依编年体的方法,分全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为若干时期,……再依纪事本末体的方法,就各期之中的文学批评,照事实的随文体而异及随文学上的各种问题而异,分为若干章,……然后再依纪传体的方法,将各期中之随人而异的伟大批评家的批评,各设专章叙述。”在罗先生的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时期里各种文学理论问题的发展脉络,前后变化;也可以看到不同文体的各种批评的不同特点;还可以看到不同流派的文学观念,可以看到大批评家的全面的文学观点。就是说,他的这部书的结构是多层交错的。可惜的是,罗先生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的巨著,就过早的辞世了。
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之回顾 来自: 免费论文网
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建设的角度看,陈、朱、郭、罗四位先生当之无愧的是这一学科的奠基者,是这一学科贡献最大的开拓者。这当是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同人的共识吧!与四位先生同时或先后而撰有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的,还有1934年出版的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1939年朱师维之出版的《中国文艺思潮史略》,1946年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批评通论》。方著大体是一部按史的顺序以人或专著立章的专论;朱著全书仅六万馀字,范围从文学批评扩及文艺的其它领域,而以思潮为主;傅著则是以理论专题展开的,如在《绪论》中论“创作与批评”;在《本论》中论“感情论”、“想象论”、“思想论”、“形式论”;在《结论》中论“个性时地与文学创作”、“文学之表里与真善美”、“中国文学之文质观”。方、朱、傅著各有特点,在文学批评史的草创时期都起到了开阔视野,加深认识的作用。
应该说,从陈钟凡、朱东润、郭绍虞、罗根泽到傅庚生等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完全成立了。以后在专题研究上不断得到拓展、深化,不断地提升其学术水平。但是,作为“史”,它的构架已经基本定型。后来的批评史著作,无论是拓展研究范围,还是扩大篇幅,都未离开草创时期建立起来的基本构架。
古文论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建立之初,除了各种《史》的编撰之外,大量的专题研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史》的编撰确立了这一学科的基本规模;而专题研究则把这一学科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必得承认,专题研究从一开始就接触到重要的问题,也表现出高层次的特色。如前所说刘师培1916年发表的《文笔辞笔诗笔考》,论述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从文体开始,在文学观念上酝酿重大变化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1919年王肇祥发表《文笔说》,10 1926年章庸熙、胡怀琛相继发表同一问题的文章,11 1930年与1937年,郭绍虞又就此一问题再次辨析,12 待到1947年逯钦立的《说文笔》发表,13 那已是洋洋洒洒三万馀字的长文了。由于此一问题之复杂难度,不易一时辨析清楚,到了二十世纪后期,也还不断有文章论析,但在学科的初创期,选题与解题的能力,就有如此的高度,我们必得承认前辈学者的学术眼光与识力。对于我国早期文论的研究,也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些重要的专题,如对《毛诗序》作者和诗六义的辨析,在学科建立的初期,就发表了不少有份量的文章,1913年廖平发表《论〈诗序〉》,14 之后顾頡刚、黄节、胡
上一篇:京信通信系统射频基础笔试试卷
下一篇:经典诵读内容(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