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7)

时间:2025-07-09

中医基础理论

虚损):声音嘶哑。
三、 脾
(一) 脾的生理功能
1、 脾主运化
运化:运输和消化。
(1) 运化水谷
运化水谷,指脾气具有消化、运输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
脾气虚 脾失健运:纳呆,腹胀,便溏,倦怠,乏力。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理论意义 养生:饮食有节,保护脾胃。
病理:脾胃损伤,正气下降。
临床:慎用苦寒、燥烈、易伤脾胃之品。
(2) 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指脾气具有运行转输水液的生理功能。
脾气虚 水湿不运:痰饮,水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 脾主升
脾主升,指脾气向上输布水谷精微和固护脏器的生理功能。
生理 将水谷精气上升于头面部和心肺,滋养清窍和全身。
固护脏器,防止下垂。
升清失常(补中益气汤) 清气不升,清窍和全身失养:眩晕、倦怠等。
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
3、 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气统摄血液在经脉内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的生理功能。
脾气虚 脾不统血:尿血、便血、崩漏、发斑(皮下出血) 等。(补气摄血:人参归脾丸)
脾不统血特点:多发生在下半部,色淡等。
(二) 脾与形体官窍的联系
1、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四肢和肌肉全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充养。
脾气虚 四肢肌肉失养:四肢肌肉痿软,甚或不用—痿证(瘫痪)。
中医治疗痿证常从脾胃入手——“治痿独取阳明”。
2、脾在窍为口,在液为涎,其华在唇
口味和唇色变化可反映脾的生理功能。
脾气虚:口淡无味,唇色浅淡无华。
脾胃不和:口涎增多(不吃饭时,小儿多)—保和丸。
四、 肝
(一)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可理解为调节)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和宣泄的生理功能。
(1)调畅气机
促进气的升降出入的有序运动。
肝失疏泄 气机失调
疏泄太过:头胀,头痛。
疏泄不及:胸胁两乳胀满(足厥阴肝经经过之处)。
(2)促进津血的运行和代谢
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
肝失疏泄 气机失调
气滞血瘀:瘀血。
气滞水停:痰饮,水肿。
(3)促进脾胃的运化

生理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升降运化。
   肝之余气,生成胆汁,促进消化。
肝失疏泄 脾胃升降运化失常:恶心,呕吐(肝气犯胃),纳呆,腹胀(肝脾不和)。
胆汁生成排泄障碍(疏肝利胆治):胁痛,口苦,纳差,黄疸(身面黄)。
(4)调畅情志
情志活动以气

中医基础理论(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