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11)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中医基础理论
情志方面的关系。
生理 血液: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肝血养心血。
情志: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病理 心肝血虚
心血亏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肝血亏虚:两目干涩,肢体麻木。
心肝火旺:心烦失眠,急躁易怒。
(四)心与肾
阴阳相交、水火(此指阴阳)既济的关系。
生理 心阳在上,下行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
肾阴在下,上行以抑心火,使心火不亢。
病理 心肾阴虚(水亏火旺)(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多梦遗精。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温阳利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心悸,肢冷,尿少,水肿。
(五)肺与脾
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的关系。
生理 宗气的生成: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
水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
病理 肺脾气虚:咳喘无力,纳呆,腹胀,便溏。
水液障碍:痰饮,水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六)肺与肝
气机升降平衡关系。
生理 肺主肃降,制约肝气的亢逆。
肝主升发,防止肺气过于寒降。
病理 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胁痛易怒,咳痰带血。
(七)肺与肾
水液和呼吸的关系。
生理 呼吸: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水液:肺主通调水道,肾主水。
金水相生:肺肾之阴相互促进。
病理 肺肾气虚(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则喘甚。
肺肾阴虚:潮热盗汗,眩晕耳鸣,咳痰带血。
(八)肝与脾
消化和血液的关系。
生理 消化: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促进脾胃的运化。
血液: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病理 肝脾不和(木旺乘土):胁痛,易怒,纳呆,腹胀。
脾病及肝(土壅侮木):胁肋胀痛,黄疸。
(九)脾与肾
先后天和水液方面。
生理 先后天:肾阳温脾阳,促进脾的运化,脾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肾精。
水液: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
病理:脾肾阳虚:腰膝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
(十)肝与肾
精血同源,乙癸同源,藏泄互用。
生理
精血同源:肾精养肝血,肝血充肾精。
藏泄互用:肾主封藏,肝主疏泄,相反相成。
病理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腰膝酸软,眩晕耳鸣。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经络上相互属络,生理上相互
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一)心与小肠
生理 心主血脉,输送气血,有利于
下一篇:维修案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