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21)

发布时间:2021-06-07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4)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二、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论述题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的发展过程。

皮亚杰还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并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与物体的不同。

2. 前运算阶段:2-7岁………显著特点是儿童语言能力得到飞速发展。这时儿童思维发展的两个典型局限性是思维的片面性和我向思维。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表现为儿童获得逻辑运算能力的基础。

4. 形式运算阶段:11+ ………表现为获得抽象思维能力和从可得到的信息得出结论。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4-10岁

特征: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

该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功力的道德定向阶段。

2. 习俗水平:10-13岁

特征: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

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该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2)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3)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 后习俗水平:13+

特征: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

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准则。

该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1)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一)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

(二)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 有效地说服。

2. 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利用群体的约定。

4. 价值辨析。

5. 给予适当的奖惩。

四、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的含义

21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2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