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课程概说(9)

时间:2025-04-03

华师语文教学法

6、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重视学科教育研究。前苏联各高等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各科学科教育学。美国1986年制订的关于师范教育改革规划的文件《明天的教师》中说:“第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专门学科的教育学。”我国教育界也响亮地提出:我们不但要有自己的普通教育学,还要有自己的学科教育学。从1989年起,各学科几乎年年召开教育学研讨会,规模和内容也不断发展和深入,《语文教育学》等著作也陆续出版。语文教育学的建立,是与语文教学领域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联系在一起的,是强调语文教育要具有人文性,要把培养人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的教育思想的及时反映。与“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相比较,研究的对象由侧重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研究的内容由侧重具体理论和方法的“法”和“论”,转变为具有系统理论和完整结构的“学”。这种转变对丰富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是学科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20世纪末,我国许多教育家主张整合课程论与教学论,使其达到统一。课程论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什么”和“为什么教学”,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是什么”和“怎么教学”,二者是目的与手段、目标与过程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课程实践与教学实践,课程规划者与教师学生,都必须是紧密结合、协调统一的。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在确定教育类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时,把各学科的课程论、教学论(或称学科教育学),都纳入到“课程与教学论”中,把各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数学、英语等)作为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定名肯定了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理论,“课程与教学论”就是课程与教学整合论。这种定名也为各学科的课程、教学、教育研究类学科的定名提供了依据,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类课程都据此定名,例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梁启超 蒋维乔

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中学语文教育实践的理论依据。

----建国后的历史证明,缺乏正确的语文教学理论指导,必然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下降。 1956—58分科教学失败

1966—76语文课等同政治课

标准化考试问题多:考试的科目、时间、方式、记分

近几年改革频繁怨声载道:课改、教材、课程设置、双语教学。。。。。。

------文革期间,语文课彻底成为政治课(资料)

文革时期,语文课也成为了“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几乎每一篇语文课文的开篇,都写着最高指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这种极左做法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国民语文素质大大下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遭解散,编辑们下放劳动,各地自行编写的“革命教材”五花八门。当时,各地语文课本普遍的选文标准是“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选读文化大革命的好文章和革命作品”,各地的课本充斥着“语录加批判”式的文字。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不断批判资产阶级、为在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而努力奋斗”。

根据有关研究者整理的资料,1974年广州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印的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共分为六个部分,一是马、恩、列、斯、毛关于思想文化工作的论述,二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辅导,三是阶级教育,四是大批判,五是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小评论,六是革命故事。

1、课文开篇语-----“最高指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

第一讲 课程概说(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