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课程概说(5)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华师语文教学法
1、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探究教学法 (3)发现教学法
三、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1、定义: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
丙、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六)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丁、关于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
1、教师勤快学生懒?(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懒妈妈勤快孩子,勤快妈妈懒儿女。”的道理不少人都懂,魏书生据此认为:只要学生能干的,我们就不去做,只要通过学生自己求索能实现的,我们就不要去引导,学生做不到的我们老师也不能手把手地教;如果谁做得太多了,你不是帮了学生而是害了学生。
2、该不该死记硬背?(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非常推崇背诵。朱熹就主张,记忆在前,理解在后。他说:“大抵观书,先须读熟,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继之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朱熹所说的先“熟读”,后“精思”,即是指先不解其意的“死记硬背”,而后再去深思,理解文意。
提出反对“死记硬背”,是到清朝末年才有的事。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传统的诵读、“死记硬背”,是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最终只会“读书死”。“死记硬背”是封建教育遗害儿童的一剂毒药。清末《钦定学堂章程》关于“功课教法”强调:“凡教授之法,以讲解为最要,诵读次之”。
教育效率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课文上背诵的内容太少。现在,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上讲读课,语文的大部分课时都用在无效的分析课上了。
背诵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形式,它对少年儿童的母语基础训练有重要的心理学价值。
其一,背诵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苏轼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的“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即是强调在反复吟咏中加深理解。在反复诵读中既有诵读者感情的投入,又有诵读者的思维参与,因此,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直至成诵,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对文章的精义、脉络、文采也会融会贯通。
其二,背诵能够帮助规范学生的语言。当然前提必须是要背诵经典的书面语或文言文,还能锻炼普通话。
其三,背诵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继而产生持久稳固的记忆,从而锻炼了记忆能力。通过背诵积累的大量材料,不仅有储存的作用,而且还有供检索的作用,长期利用这些积累起来的材料,可以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其四,背诵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大量的经典语料,作文时,就可以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