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陆正飞-讨论题参考答案与案例分析(6)
时间:2025-02-26
时间:2025-02-26
思考题七(4): 单项资本账面价单项资本权重加权后的资本成本 种类 值 成本 (%)
6.44 0.27% 应付票据 16,000 7%×
(1-40%)
82,952 8%× 33.39 1.60% 债券
(1-40%)
149,500 12.1% 60.17 7.28% 普通股
248,452 100 9.15% 合计
思考题八:
以市场价值确定的资本结构与实际资本结构较为吻合,不足之处是市值变动比较频繁,数据获取不容易。
以账面价值确定资本成本的方法,其数据可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取,但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差太大时会产生偏差。 思考题九:
采用比真实资本成本低的贴现率,会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失败,减少股东财富;会降低过于乐观的现金流量预测的幅度(因为没有必要再做那么大),但不能消除这种倾向(因为资源是稀缺的,经理有争夺资源扩大自己影响的动机)。 思考题十:
明确准确资本成本的重要性;各类数据的来源;不同计算单项资金成本的方法之间相互印证;对目标资本结构及市值的估计;应优先采用市场价值;该案例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差不大,如果市场价值的数据不易获得也可采用账面价值。 第2章讨论题
1、 各种资本结构理论观点之间是否存在逻辑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如果孤立的看各种资本结构理论,每一种理论看起来都很符合逻辑。但是,一旦将不同理论的观点加以对照,又会发现它们之间有时会存在不一致甚至完全对立的观点,即互相之间存在着逻辑矛盾。
如何理解和认识上述逻辑矛盾?不能简单的说哪一种理论是对的,哪一种理论是错的。应该说,不同的理论在解释着实践中曾经出现过的不同现象。其根本原因是,随着企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公司资本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因素也会发生变化。例如,美国的学术研究发现,20世纪70和80年代,公司融资行为符合融资优序理论,但90年代之后的公司融资行为就越发不符合融资优序理论了。这不是说融资优序理论存在逻辑问题,而是由于90年代之后的一些环境变化导致公司融资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如资本市场估值偏高的时期,公司进行择时融资,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市场择时理论”。应该说,一旦市场估值趋于正常,公司融资行为就可能会重新符合融资优序理论。
2、我国上市公司在过去的融资实践中表现出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特征,你认为这是否表明公司融资行为是非理性的?
何为理性?基本标准:有利于公司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 注意:长期利益,而非短期利益 融资选择的一般规则:依据融资成本
怎样解释股权融资成本“高”于负债成本时的股权融资偏好?
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与股权融资选择负相关;ROE、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自由现金流与股权融资选择正相关。
上一篇:2010sci期刊影响因子
下一篇: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