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娇2015.11税收筹划课后思考题(9)

时间:2025-04-24

9 定的局限性,随着法律法规的调整与变化,原先不违法甚至是合法的行为有可能变为违法行为。

当税法中存在的缺陷被纠正或税法中不明确的地方被明确后,企业相应的税收筹划权利就会转换成纳税义务。比如某种税收由全额累进税率改为比例税率时,利用累进级距的不同税率实施税收筹划的条件就不存在了。

当国家或政府对税法或条例中的某项(些)条款或内容重新解释并更改适用范围时,纳税人原有的权利就可能转变成义务。

第四, 正视税收筹划的风险性。税收筹划需要在企业涉税行为发生之前做出安排,由于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税收筹划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可能达不到税收筹划所预期的效果。另外,税法中某些比较模糊的地方有可能导致税务当局与纳税人的理解产生分歧,纳税人认为不违法的行为在税务当局看来,有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因此,任何纳税主体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但要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还必须了解征税主体对其税收筹划行为的认定和判断。

第2章 税收筹划方法

思考题

1.纳税人的筹划主要从哪些角度切入?

纳税人的筹划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对纳税人类型的选择

从纳税人类型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有多种不同性质的纳税人: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等。不同性质的纳税人所适用的税收政策存在很大差异,这给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空间。

(2)不同纳税人之间的转化

由于不同纳税人之间存在税负差异,因而可以采取转变纳税人身份的办法合理节税。

纳税人之间的转化一般存在多种情况,比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间的转变,可以借此实现节税。

(3)避免成为纳税人

纳税人可以通过灵活运作,使得企业不符合某税种纳税人的条件,从而彻底规避税收。

避免成为纳税人的另一种办法是,通过税收筹划安排,使纳税人发生的经济业务不属于某些税的纳税范围,因而该经济业务就无须纳税。我国税法对纳税范围有明确的界定,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和纳税事项,避免其进入纳税范围,就可以彻底免除纳税义务。

2.计税依据的筹划有哪些操作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计税依据的筹划一般有以下几种操作方法切入:一是实现税基的最小化;二是控制和安排税基的实现时间;三是合理分解税基。

梁俊娇2015.11税收筹划课后思考题(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