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4)

发布时间:2021-06-06

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

2009年第9期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地区具有十分不同的资源禀赋特征,特别是由于财政分权和分享制度改革形成的地区间竞争性发展特点(Jinetal.,2005),向更具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技术构成的提高为具体表现形式———只能通过另一些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也就是说,后起地区以蛙跳式的发展,直接进入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以替代早期发展地区在产业攀升上的艰难跋涉。这样的产业结构升级,由于伴随着技术创新中的潮涌现象(林毅夫,2007),容易违背或超前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我们以图1来说明这个特殊的产业升级方式。从前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角度,更具体地说,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时间性阶段,分别表现为相继形成的三个

制造业发展区域。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来料加工的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该地区资源禀赋结构发生变化后却升级缓慢,以致更高级的产业结构直接形成于后起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后者一起步就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或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在这个区域仍在发展的同时,第三轮即以装备业为主的资本密集程度更高的产业结构也起于第三类地区,例如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为代表的地区。

这样的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固然是一些体制因素特别是政府不恰当干预地方经济增长的结果,但是也说明,蛙跳式区域增长本身反映了一个变种的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和生产率的提高,是因为这种转变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相关,却并不必然准确地反映区域的资源禀赋结构特征。换句话说,由于劳动力大规模从中西部向沿海地区流动,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中发生的潮涌现资源禀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脱离。

图1 跨越式的地区增长模式 

象,导致这里所观察到的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特点和格局十分地扑朔迷离,显示性比较优势似乎与

三、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经验检验

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sProductivity或TFP)包含了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等重要内容(Lau

andYotopoulos,1971;Barro,1999),因而它常常被用作观察一个国家(地区或产业)增长绩效的重要指标。根据理论预期,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地区之间相互竞争所形成的经济追赶,使得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通过技术转移、扩散等获得的创新动力,实现更快的技术进步速度。相反,经济领先地区由于过去投资形成的产业结构,因调整成本问题约束或受创造性毁灭的打击,有可能被暂时性或永久性地被锁定在某个技术水平上,地区竞争的结果导致了地区之间增长速度差异和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

按照索洛增长分解方法(Solow,1957),增长来源可分解为要素禀赋积累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

①我们这里把产业结构升级看作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具体表现,但是,并不意味着现实中的结构升级一定是符合增长方

式转变的趋势性或规律性要求的。

7

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